[發明專利]一種模塊間通信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74427.8 | 申請日: | 2020-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5252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9 |
| 發明(設計)人: | 高嘉琪;李遠超;蔡權雄;牛昕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鯤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5/06 | 分類號: | G06F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 地址: | 518048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福保***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模塊 通信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模塊間通信方法及系統。該模塊間通信方法用于控制第一存儲器、第二存儲器和FIFO通信模塊之間的數據傳輸,所述FIFO通信模塊連接在第一存儲器和第二存儲器之間,該模塊間通信方法包括:所述第一存儲器接收所述FIFO通信模塊發送的第一許可信號;所述第一存儲器提供第一有效信號給所述FIFO通信模塊以將第一段數據寫入所述FIFO通信模塊;所述FIFO通信模塊接收所述第二存儲器發送的第二許可信號;所述FIFO通信模塊提供第二有效信號給所述第二存儲器以將所述第一段數據寫入所述第二存儲器。本發明實施例實現了模塊間的通信數據傳輸的靈活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通信技術,尤其涉及一種模塊間通信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AXI(AdvancedeXtensibleInterface)是一種總線協議,該協議是ARM公司提出的AMBA(AdvancedMicrocontrollerBusArchitecture)3.0協議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一種面向高性能、高帶寬、低延遲的片內總線。它的地址/控制和數據相位是分離的,支持不對齊的數據傳輸,同時在突發傳輸中,只需要首地址,同時分離的讀寫數據通道、并支持Outstanding傳輸訪問和亂序訪問,并更加容易進行時序收斂。FIFO是First Input First Output的縮寫,先入先出隊列,這是一種傳統的按序執行方法,先進入的指令先完成并引退,跟著才執行第二條指令, FIFO通過內部對讀、寫地址的判斷,可以通知數據發送端能夠接收數據,通知數據接收端是否能夠讀取數據,FIFO是一種先進先出的數據緩存器,它與普通存儲器的區別是沒有外部讀寫地址線,這樣使用起來非常簡單。
但采用AXI總線協議進行通信,其數據是按幀或包的方式傳輸的,存在4K 的邏輯邊界,還需要地址等大量的控制信號,無法靈活的做到隨時暫停模塊間的通信數據傳輸,對發送端或接收端任意一端復位會影響到另一端的狀態。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模塊間通信方法及系統,以實現模塊間的通信數據傳輸的靈活性。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模塊間通信方法及系統,該模塊間通信方法用于控制第一存儲器、第二存儲器和FIFO通信模塊之間的數據傳輸,所述FIFO通信模塊連接在第一存儲器和第二存儲器之間,該模塊間通信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存儲器接收所述FIFO通信模塊發送的第一許可信號;
所述第一存儲器提供第一有效信號給所述FIFO通信模塊以將第一段數據寫入所述FIFO通信模塊;
所述FIFO通信模塊接收所述第二存儲器發送的第二許可信號;
所述FIFO通信模塊提供第二有效信號給所述第二存儲器以將所述第一段數據寫入所述第二存儲器。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存儲器工作于第一時鐘周期,所述第二存儲器工作于第二時鐘周期,所述第一時鐘周期和第二時鐘周期不相同。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存儲器接收所述FIFO通信模塊發送的第一許可信號包括:
所述第一存儲器的第一時鐘周期上升時,所述FIFO通信模塊將其上行許可端的所述第一許可信號拉高;
所述第一存儲器的第一許可端接收所述FIFO通信模塊的上行許可端發送高電平的第一許可信號后進入可讀狀態。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存儲器提供第一有效信號給所述FIFO通信模塊以將第一段數據寫入所述FIFO通信模塊包括:
所述第一存儲器的第一時鐘周期上升時,所述第一存儲器將其第一有效端的第一有效信號拉高;
所述FIFO通信模塊的上行有效端接收高電平的第一有效信號后變為可寫狀態并存儲所述第一段數據。
進一步的,所述FIFO通信模塊接收所述第二存儲器發送的第二許可信號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鯤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鯤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7442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