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含超細石墨的銅礦高效浮選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73957.0 | 申請日: | 2020-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8694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6 |
| 發明(設計)人: | 韓遠燕;祁忠旭;孫大勇;馮程;李杰;王龍;肖舜元;翟旭東;李昭旺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3D1/018 | 分類號: | B03D1/018;B03D1/02;B03D101/06;B03D103/02 |
| 代理公司: | 長沙永星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周詠;林毓俊 |
| 地址: | 410012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含超細 石墨 銅礦 高效 浮選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含超細石墨的銅礦的高效浮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原礦進行破碎后,在磨機中加入石灰進行濕磨,得到礦漿;在礦漿中加入有機碳質抑制TT?B、捕收劑丁基黃藥、2#油和MIBC,采用一次粗選、三次精選、三次掃選、一次中礦集中再選的浮選工藝進行浮選,得到銅精礦;所述的有機碳質抑制TT?B為組合抑制劑,由質量比為(8~12):2:1的環糊精、氫氧化鈉和聚丙烯酸鈉組成。本發明在弱堿性條件下抑制有機碳質浮選銅礦物,有效解決了微細粒碳質吸附大量藥劑而導致藥耗大的問題;有效解決了脫碳——銅浮選工藝中銅在脫碳作業中的損失問題;為提高銅回收率創造了條件,在提高銅精礦品位的同時,還將銅精礦的回收率提高了5~7個百分點,提高了銅礦資源的利用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含超細石墨的銅礦選礦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超細石墨的銅礦高效浮選方法。
背景技術
有色金屬礦中伴生有機碳質主要為煤和石墨。煤與硫化礦物采用浮選法較易分離,石墨與硫化礦物分離難度較大,主要原因是石墨一般質軟,結晶粒度細(一般為10μm),易泥化。對于含有機碳質(主要指石墨)較高的銅礦的選礦,現有技術一般包括以下3種:直接浮選銅(部分碳質進入銅精礦)、脫碳——銅浮選和銅碳混浮——銅碳分離。
直接浮選工藝將部分可浮性好的有機碳質和銅礦物混合浮選,得到含碳的銅精礦,其中銅品位一般較低(銅含量小于18%),而且藥耗大,回收率低。
脫碳——銅浮選工藝先浮選脫除可浮性好的有機碳質,再進行銅浮選,該工藝中脫碳作業一般會損失銅2~3個百分點,并且回水不能直接返回使用,回收率低,生產成本高。
銅碳混浮——銅碳分離工藝流程較長,藥耗大,生產不穩定,指標波動大。
近幾年,有研究團隊提出利用木質素磺酸鈉等有機物抑制微細粒有機碳質,浮選銅礦物,但是抑制效果不佳,在生產中發現微細粒有機碳質對銅浮選的影響并未得到有效解決,生產回收率不高,銅精礦品位也不高,其中的微細粒有機碳質對后續過濾作業帶來問題較多,難以解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銅回收率高、工藝簡單的高效浮選含超細石墨的銅礦的方法。
本發明這種高效浮選含超細石墨的銅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原礦進行破碎后,在磨機中加入石灰進行濕磨,得到礦漿;
2)在步驟1)得到礦漿中加入有機碳質抑制TT-B、捕收劑丁基黃藥、2#油和MIBC,采用一次粗選、三次精選、三次掃選、一次中礦集中再選的浮選工藝進行浮選,得到銅精礦;
所述的有機碳質抑制TT-B為組合抑制劑,由質量比為(8~12):2:1的環糊精、氫氧化鈉和聚丙烯酸鈉組成。
所述步驟1)中,破碎至合適粒度,石灰相對原礦的添加量為900~1000g/t,磨礦細度為-0.074mm占70%~80%,調節礦漿濃度為30%~35%;如果原礦中黃鐵礦含量高于15%時,為避免加入大量石灰導致礦漿堿度過高(即高堿工藝),還需要加入黃鐵礦抑制劑,黃鐵礦抑制劑為次氯酸鈣,添加量為800~1000g/t。
所述步驟2)中,粗選的藥劑制度為:有機碳質抑制劑TT-B 400~500g/t,,捕收劑丁基黃藥120~140g/t,2#油15~20g/t和MIBC15~20g/t,粗選后得到粗選精礦和粗選尾礦,粗選精礦進入精選Ⅰ段作業,粗選尾礦進入掃選Ⅰ段作業。
所述的粗選精礦經3段閉路精選獲得銅精礦;精選Ⅰ段作業的藥劑制度為:有機碳質抑制劑TT-B 30~50g/t,精選Ⅱ和精選Ⅲ均不加藥,精選Ⅱ和精選Ⅲ的中礦依次逐級返回上一段精選作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7395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