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后尾箱門以及后窗玻璃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73643.0 | 申請日: | 2020-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5193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齊藤貢一;德永諭 | 申請(專利權)人: | AGC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Q1/12 | 分類號: | H01Q1/12;H01Q1/32;B60J5/10;B60S1/02;B60S1/5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葛臻翼;張佳鑫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后尾箱門 以及 后窗 玻璃 | ||
1.一種后尾箱門,其具有
形成有開口部的樹脂制的外板,和
樹脂制的內板,和
配置于上述外板和上述內板之間的金屬制的加固材料,和
覆蓋上述開口部的后窗玻璃,
上述后窗玻璃具備除霧器、和能夠接收AM廣播波的頻率帶的電波的第一天線導體,
上述第一天線導體具有第一饋電部、和與上述第一饋電部連接的全長100mm~1800mm的第一天線元件,
上述第一天線元件具有相對于上述除霧器的上下左右的外緣中的第一外緣空開3mm~60mm的間隔、沿著上述第一外緣延伸的第一接近部,
上述第一天線元件位于從上述加固材料起間隔10mm以上的位置、或位于上述后窗玻璃的俯視圖中相對于上述第一外緣不存在上述加固材料的一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尾箱門,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天線元件僅配置于位于上述除霧器的外側上下左右的4個周邊區域中的1個周邊區域中、或僅配置于比鄰的2個周邊區域中。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尾箱門,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天線元件在上述后窗玻璃的俯視圖中以不與上述加固材料重疊的方式配置。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后尾箱門,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天線導體在上述后窗玻璃的俯視圖中以不與上述加固材料重疊的方式配置。
5.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后尾箱門,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接近部相對于上述第一外緣空開3mm~60mm的間隔、沿著上述第一外緣延伸的長度在100mm以上。
6.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后尾箱門,其特征在于,針對車體接地的上述第一天線元件的天線容量為5pF~30pF。
7.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后尾箱門,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天線元件具有僅配置于位于上述除霧器的外側的上下左右的4個周邊區域中的1個周邊區域的直線狀的元件。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后尾箱門,其特征在于,上述直線狀的元件的面積為0.0001m2~0.001m2。
9.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后尾箱門,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天線元件具有僅配置于位于上述除霧器的外側的上下左右的4個周邊區域中的1個周邊區域的環狀的元件。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后尾箱門,其特征在于,上述環狀的元件的環所包圍的面積為0.01m2~0.05m2。
11.如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后尾箱門,其特征在于,上述環狀的元件的形狀是具有沿著上述第一外緣延伸的水平方向的長邊的長方形,上述長方形的短邊的長度在80mm以下。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后尾箱門,其特征在于,上述長方形的長邊的長度相對于上述第一外緣的長度為3/4以下。
13.如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后尾箱門,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外緣和上述第一天線元件的距離為3mm~30mm,
上述長方形的短邊的長度為3mm~50mm,
上述第一天線導體還能夠接收FM廣播波的頻率帶的電波。
14.如權利要求11~13中任一項所述的后尾箱門,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外緣和上述第一天線元件的距離為3mm~30mm,
上述長方形的短邊的長度為3mm~50mm,
上述第一天線導體還具有與上述第一天線元件直接或間接連接的線條元件,
上述線條元件相對于上述第一天線元件在與上述除霧器相反的一側具有沿著上述長方形的長邊延伸的部分,
上述第一天線導體還能夠接收FM廣播波的頻率帶的電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AGC株式會社,未經AGC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7364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