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能表計量誤差計算方法、裝置和計算機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73000.6 | 申請日: | 2020-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9392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3 |
| 發明(設計)人: | 黃友朋;陳亮;路韜;黨三磊;張捷;趙聞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計量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1R35/04 | 分類號: | G01R3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郭帥 |
| 地址: | 51008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能表 計量 誤差 計算方法 裝置 計算機 設備 | ||
1.一種電能表計量誤差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獲取待計算的電能表的臺區參數,所述臺區參數包括臺區標識信息、臺區總用電量計量值增量和各分電能表用電量計量值增量;
根據所述臺區標識信息從電能表誤差數據庫中查找與所述臺區標識信息相對應的電能表計量誤差計算模型;所述電能表計算誤差計算模型根據臺區歷史總用電量計量值增量、各分電能表歷史用電量計量值增量、歷史線路損耗值和歷史固定損耗并采用LM算法建立的;
將所述臺區總用電量計量值增量和所述各分電能表用電量計量值增量代入所述電能表計量誤差計算模型計算出各分電能表的計量誤差值;
所述電能表計量誤差計算模型的建立,包括:
獲取臺區歷史總用電量計量值增量、各分電能表歷史用電量計量值增量和歷史線路損耗值;
基于能量守恒定律,根據所述臺區歷史總用電量計量值增量、各所述分電能表歷史用電量計量值增量、所述歷史線路損耗值和歷史固定損耗建立一階和二階誤差模型;
采用LM算法分別求解所述一階誤差模型和所述二階誤差模型的待求解參數和誤差系數;所述誤差系數用于計算各分電能表的計量誤差值;
將各分電能表的計量誤差值與預設誤差閾值進行比較,根據比較結果選擇所述一階誤差模型或所述二階誤差模型作為所述電能表計量誤差計算模型,并將所述電能表計量誤差計算模型采用臺區標識信息進行標識,將標識后的臺區標識信息存儲至所述電能表誤差數據庫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能表計量誤差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計量誤差值包括一階計量誤差值和二階計量誤差值;根據比較結果選擇所述一階誤差模型或所述二階誤差模型作為所述電能表計量誤差計算模型的步驟中,包括:
分別將各分電能表的一階計量誤差值和二階計量誤差值與預設誤差閾值進行比較,當所述一階計算誤差值大于所述預設誤差閾值的分電能表數量大于所述二階計算誤差值大于所述預設誤差閾值的分電能表數量時,選擇所述一階誤差模型作為所述電能表計量誤差計算模型;
否則,選擇所述二階誤差模型作為所述電能表計量誤差計算模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能表計量誤差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能量守恒定律,根據所述臺區歷史總用電量計量值增量、各所述分電能表歷史用電量計量值增量、所述歷史線路損耗值和歷史固定損耗建立一階和二階誤差模型的步驟中,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建立所述一階誤差模型:
其中,E0表示臺區歷史總用電量計量值增量,Ei表示各分電能表歷史用電量計量值增量,ε0表示歷史固定損耗,μi表示誤差系數,wline_loss表示歷史線路損耗值。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能表計量誤差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能量守恒定律,根據所述臺區歷史總用電量計量值增量、各所述分電能表歷史用電量計量值增量、所述歷史線路損耗值和歷史固定損耗建立一階和二階誤差模型的步驟中,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建立所述二階誤差模型:
其中,E0表示臺區歷史總用電量計量值增量,Ei表示各分電能表歷史用電量計量值增量,ε0表示歷史固定損耗,αi和βi表示誤差系數,wline_loss表示歷史線路損耗值。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能表計量誤差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LM算法分別求解所述一階誤差模型和所述二階誤差模型的待求解參數和誤差系數的步驟中,包括:
根據LM算法計算待求解參數ε0,以及誤差系數μi、αi和βi。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計量中心,未經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計量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7300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