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延伸網式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70950.3 | 申請日: | 2020-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7209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3 |
| 發明(設計)人: | 羅培佳 | 申請(專利權)人: | 羅培佳 |
| 主分類號: | B09C1/08 | 分類號: | B09C1/08;B09C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63000 黑龍江省大***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延伸 重金屬 污染 土壤 修復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延伸網式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方法,屬于土壤修復技術領域,可以實現通過主修復棒和副修復成網管之間的配合,采用預埋的方式,在土壤中利用磁場作用自主延伸并連接形成修復網,然后定期澆水利用其作為載體運輸轉移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同時從副修復成網管處注入混合有磁性吸附球的重金屬捕捉劑,利用副修復成網管的吸濕性聚集土壤中的水分,重金屬捕捉劑將水中溶解的重金屬離子進行捕捉,并由磁性吸附球進行吸附固定,同時在磁場作用下向主修復棒轉移并回收,另外在副修復成網管上特殊設置的輔助捕捉件起到輔助修復的作用,加速水分的滲透聚集和對重金屬離子的捕捉效率,從而提高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土壤修復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自延伸網式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方法。
背景技術
土壤修復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復正常功能的技術措施。在土壤修復行業,已有的土壤修復技術達到一百多種,常用技術也有十多種,大致可分為物理、化學和生物三種方法。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均制定并開展了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計劃,因此也形成了一個新興的土壤修復行業。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之一,又是各種污染物的最終歸宿,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終滯留在土壤內。由于重金屬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動性差、滯留時間長、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經水、植物等介質最終影響人類健康,所以采取措施對重金屬污染土壤進行修復是必要的,現階段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主要有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三大類。
采用物理法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效果較好、效率很高,但是往往存在著不能完全解決重金屬污染,僅僅是轉移污染,還需要進行再次處理的問題。采用化學法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需要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處理效率較高,但處理成本也較高,并可能帶來二次污染。如果采用原地淋洗的方法還必須搞清地下水的流向,以免對地下水造成污染。采用生物法進行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成本較低,不會帶來二次污染,還能夠在治理重金屬的同時修復土壤的生態系統,但是其重金屬治理效率較低、效果較差,還不能高效地完成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治理。
發明內容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延伸網式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方法,它可以實現通過主修復棒和副修復成網管之間的配合,采用預埋的方式,在土壤中利用磁場作用自主延伸并連接形成修復網,然后定期澆水利用其作為載體運輸轉移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同時從副修復成網管處注入混合有磁性吸附球的重金屬捕捉劑,利用副修復成網管的吸濕性聚集土壤中的水分,重金屬捕捉劑將水中溶解的重金屬離子進行捕捉,并由磁性吸附球進行吸附固定,同時在磁場作用下向主修復棒轉移并回收,另外在副修復成網管上特殊設置的輔助捕捉件起到輔助修復的作用,加速水分的滲透聚集和對重金屬離子的捕捉效率,從而提高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效果。
2.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自延伸網式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在待修復的重金屬污染土壤上均勻開挖多個第一預埋坑,然后在第一預埋坑周圍再均勻開挖多個第二預埋坑;
S2、向第一預埋坑內埋入主修復棒,向第二預埋坑內埋入副修復成網管,且副修復成網管一端延伸至地表上側,回填第一預埋坑和第二預埋坑;
S3、觸發主修復棒內的磁場,利用磁吸作用主動拉扯鄰近的副修復成網管與其建立修復連接線路,多個修復連接線路共同形成一個整體的修復網,關閉磁場;
S4、每天定時向土壤內澆水兩次,澆水后立即向副修復成網管內注入混合有磁性吸附球的重金屬捕捉劑;
S5、水在滲透作用下攜帶并聚集重金屬離子至副修復成網管附近,然后由磁性吸附球配合重金屬捕捉劑對重金屬離子進行捕捉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羅培佳,未經羅培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7095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