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含氰物料的脫氰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70755.0 | 申請日: | 2020-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6286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3 |
| 發明(設計)人: | 柯柏友 | 申請(專利權)人: | 柯柏友 |
| 主分類號: | C02F1/72 | 分類號: | C02F1/72;C02F101/18;C02F103/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5000 湖北省黃石市黃***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物料 處理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含氰物料的脫氰處理方法,涉及危廢環保治理領域。本發明處理的含氰物料包括含氰污水、含氰礦漿、含氰廢料及氰化物污染場地。通過在溶液中投加脫氰劑(過硫酸鹽)、活化劑(氯化物)、穩定劑(亞硫酸鈉或檸檬酸)配制成脫氰洗滌藥液,脫氰洗滌藥液經強磁場復合活化后,形成一種具有高級氧化技術的氧化液,加入脫氰系統進行脫氰處理,使處理后的污水符合GB8978?1996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處理后的廢渣或氰化物污染場地符合HJ943?2018國家環境保護標準要求。本方法具有處理效率高、處理效果好、處理費用低等優點,在含氰物料的脫氰處理市場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含氰物料的脫氰處理方法,涉及危廢處理環保治理領域。
背景技術
氰化物大多數屬于劇毒或高毒類,可經人體皮膚、眼晴或胃腸道迅速吸收,口服氰化鈉的致死量為1~2mg/kg,此外很多含氰化合物都可引起急性中毒。總氰在含氰物料中的存在形式有兩種:簡單氧化物和絡合氰化物。含氰物料傳統脫氰處理主要依靠投加化學藥劑,但由于絡合氰化物相對結構復雜、形態穩定,脫氰效果有限,處理后出水中仍然含有低濃度絡合氰化物,使得總氰(TC)濃度保持1~5mg/L,高于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低于0.5mg/L)。
目前國內外氰化物處理方法比較多,依據處理后產物的毒性和物理化學性質來分,可以將其分為三大類:1、破壞氰化法;2、轉換為低毒氰化物法;3、回收氰化物法。比較成熟的方法大致有:
堿氯法,在堿性含氰廢水中加入一些氯氧化物,比如:ClO2、氯氣、漂白粉、次氯酸鈉、液氯等,該方法簡單操作,試劑來源廣泛,其缺點在于:a、如果設備密閉不好,會產生CNCl逸入空氣,污染操作環境;b、不能破壞亞鐵氰化物和鐵氰化物中的氰化物;c、氯離子濃度高時,Ca、Mg大量溶解,破氰處理后若直接排放,嚴重影響水資源。
酸化法,即在強酸性條件下,采用加熱或者某種方式,使氰氫酸揮發,利用堿液進行吸收,使其回收再循環利用,此法雖然操作簡便,但是只能針對單一體系,對于難分解的金屬氰化物無效果;而且如果備不夠密封,將存在HCN溢出的重大安全隱患。
二氧化硫-空氣法,主要是將SO2和空氣混合加入廢液中,控制適宜的PH值7~10,在硫酸銅催化劑的作用下,對氰化物進行氧化,能夠去除大部分氰化物,包含鐵氰化物、游離的氰化物等,缺點主要是氰酸鈉水解較慢,處理的影響因素比較多,如果控制不好,不僅破氰效果將大打折扣,還會存在HCN和SO2溢出的危害。
微生物處理法,主要的是利用活性污泥法,使有毒的氰化物轉化為二氧化碳、氮或者甲酸等,此法主要針對低含量組分單一的氰化物有效果,微生物降解對PH值要求嚴格,而且微生物負荷能力有限,處理速度較漫。
離子交換法,主要原理是廢水中的吸附能力較強的陰離子在通過特定的交換樹脂時,進行離子交換,使得通過吸附樹脂的廢水中CN含量降低。缺點主要是含有氰化物的樹脂再生比較困難。
過氧化氫,過氧化氫氧化氰化物一般在強堿性環境下(PH值10左右)含有銅離子作為催化劑的體系中發生,過氧化氫氧化法也能氧化脫除部分弱金屬絡合氰化物物(Cu、Zn、Pb、Ni、Cd等)。過氧化氫氧化法氧化脫除氰化物具有氧化速率快、操作工藝簡單等特點,是一種有應用前景的脫氰方法,缺點是投加量高,處理成本較大。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柯柏友,未經柯柏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7075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