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通信群組的通信方法、裝置、服務器、系統及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68967.5 | 申請日: | 2020-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870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沈鵬翔;黃燕達;廖文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市百果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67/10 | 分類號: | H04L67/10;H04L67/1001;H04L67/141;H04L67/6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市番***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通信 方法 裝置 服務器 系統 介質 | ||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基于通信群組的通信方法、裝置、服務器、系統及介質。其中,該方法包括:處理第一客戶端發送的第一請求,得到第一初始消息;根據第一客戶端標識查詢第一服務器中的第一類映射關系,得到第一客戶端所處通信群組的第一群組標識;根據第一群組標識從預設存儲系統中查詢第二類映射關系,得到第一通信群組內存在的第二客戶端對應的第二服務器的第一通信地址;根據第一群組標識和第一初始消息生成第一目標消息,根據第一通信地址將第一目標消息發送至第二服務器,指示第二服務器將第一初始消息的消息內容發送至第二客戶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節省服務器資源和帶寬資源。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基于通信群組的通信方法、裝置、服務器、系統及介質。
背景技術
隨著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多樣化,存在許多多人通信場景,用戶一般以通信群組(如多人聊天室或多人游戲房間等形式)為單位進行通訊。
目前,很多多人通信場景是基于瀏覽器和服務器之間的通信來實現的,作為客戶端的瀏覽器與服務器之間可以基于能夠建立持久性連接的協議進行通信,例如WebSocket協議等。在實際的業務中,后端的服務器通常是以集群的方式部署,需要互相通訊的客戶端(可以理解為這些客戶端加入到了同一個通信群組,通信群組內的通訊對通信群組內的所有客戶端是可見的)通常會因為某種路由規則而連接到不同的服務器,單一客戶端與單一服務器之間的通訊并不能被通信群組內的其他服務器和客戶端所感知,導致無法實現通信群組內所有客戶端的相互通訊。為了解決該問題,現有方案基于消息隊列實現組內通信,當服務端收到客戶端的信息時,經過業務處理后將需要下發給通信群組內所有客戶端的消息發送到一個或多個消息隊列,同時后端所有服務器不停的消費消息隊列,當從消息隊列獲取到消息后,分析并查找本服務器需要下發該消息的客戶端,然后進行消息的下發,這種方案中,所有服務器都必須全量消費消息隊列中的所有消息,當發現所消費的消息并不需要下發給本服務器上的客戶端時,將該條消息丟棄,從而造成服務器資源和帶寬資源的浪費,需要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基于通信群組的通信方法、裝置、服務器、系統及介質,可以優化基于通信群組的通信方案。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基于通信群組的通信方法,應用于群組通信系統中的服務器集群中的第一服務器,所述服務器集群中的服務器與客戶端之間基于預設通信協議進行通信,所述預設通信協議允許作為客戶端的瀏覽器與服務器之間建立持久性連接,該方法包括:
處理第一客戶端發送的第一請求,得到第一初始消息;
根據所述第一客戶端對應的第一客戶端標識查詢所述第一服務器中的第一類映射關系,得到所述第一客戶端當前所處的第一通信群組的第一群組標識;
根據所述第一群組標識從預設存儲系統中查詢第二類映射關系,得到所述第一通信群組內當前存在的第二客戶端對應的第二服務器的第一通信地址,其中,所述第二服務器包含于所述服務集群內;
根據所述第一群組標識和所述第一初始消息生成第一目標消息,并根據所述第一通信地址將所述第一目標消息發送至所述第二服務器,所述第一目標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服務器將所述第一初始消息的消息內容發送至對應的第二客戶端。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基于通信群組的通信方法,應用于群組通信系統,所述群組通信系統包括虛擬服務器、應用程序接口API網關、服務器集群、預設存儲系統和多個客戶端;所述服務器集群中的服務器與客戶端之間基于預設通信協議進行通信,所述預設通信協議允許作為客戶端的瀏覽器與服務器之間建立持久性連接;該方法包括:
通過所述虛擬服務器將第一客戶端發送的連接建立請求轉發至所述API網關;
通過所述API網關基于第一預設負載均衡策略確定預設路由列表中的用于與所述第一客戶端建立連接的第一服務器,并將所述連接建立請求發送至所述第一服務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市百果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市百果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6896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