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漸進數據同化方法的震相特征識別波形反演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66721.4 | 申請日: | 2020-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2228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08 |
| 發明(設計)人: | 阮友誼;江文彬;王文闖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大學;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V1/36 | 分類號: | G01V1/36;G01V1/28;G01V1/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彭雄 |
| 地址: | 21009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漸進 數據 同化 方法 特征 識別 波形 反演 | ||
1.一種基于漸進數據同化方法的震相特征識別波形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獲取實際觀測地震記錄,作為觀測波形數據;
步驟2,利用傳統方法構建初始速度模型;
步驟3,針對每個震源,獲取震源子波;
步驟4,根據實際觀測系統設置炮點與檢波器位置,基于步驟2獲得的速度和步驟3獲得震源子波,利用譜元法進行波形正演獲得理論波形數據;
步驟5,存儲步驟4獲得的理論波形數據;
步驟6,將觀測波形數據和理論波形數據進行預處理;
步驟7,針對預處理后的觀測波形數據和理論波形數據,按照1-3倍主周期長度劃分為連續的波形段;
步驟8,對步驟7中選取的每一個波形段內的觀測波形數據和理論波形數據進行對比,比較其振幅比、互相關系數和互相關走時差,其公式為:
其中,ΔA為振幅比,T1與T2分別表示波形時窗的起始點與終點,Ad與As分別表示時窗T1至T2內觀測數據與理論數據的振幅平方和,d(t)為某個時窗內的觀測波形數據,s(t)為某個時窗內的理論波形數據,C(t)為d(t)與s(t)的互相關函數,t表示互相關函數的時間變量,t'表示理論波形時間采樣點,假設t=Δt時C(t)函數值最大,C(t)函數值最大為Cds;則該時窗內數據的互相關系數和互相關走時差分別為Cds與Δt;若該時窗內d(t)與s(t)滿足以下條件:Cds0.6,-T/2ΔtT/2,-1ΔA1,則該時窗符合擬合標準,進行下一步波形反演,T表示波形的周期;
波形反演目標函數為:
其中,Φ(m)表示波形反演目標函數,r表示檢波器,s表示震源理論數據,Dd表示預處理后的觀測波形,Ds表示預處理后的理論波形,t表示波形時間采樣點,T1和T2分別代表一段時窗的起點與終點,D為作用于地震波形數據的處理算子,xr與xs為檢波點和炮點坐標,m表示模型參數,d表示震源觀測數據;
步驟9,構建伴隨源函數,不滿足步驟8擬合標準的時窗內伴隨源設為0,同時,對不連續的波形段兩端進行平滑處理;
步驟10,計算正向傳播波場和逆時反向傳播伴隨波場,將兩個波場進行零時延互相關計算梯度;
步驟11,估計反演更新的步長,步長與梯度的乘積即為模型更新量,通過模型更新量對速度模型進行更新;
步驟12,通過更新的速度模型進行波形正演,計算觀測波形數據和理論波形數據的差值,判斷目標函數是否收斂;若不收斂,在該更新的速度模型的基礎上重復步驟3-12,迭代更新速度模型;若收斂,則該速度模型為最終反演結果,進入步驟14;
步驟14輸出最終反演結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漸進數據同化方法的震相特征識別波形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通過走時層析成像方法或者偏移速度分析方法獲得速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基于漸進數據同化方法的震相特征識別波形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震源子波通過近偏移距數據沿初至時間疊加獲得。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基于漸進數據同化方法的震相特征識別波形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6預處理包括去噪、濾波、截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大學;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南京大學;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66721.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