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壓檢測電路、電流采樣單元、檢測器、電池裝置、運載工具與供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65793.7 | 申請日: | 2017-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7382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06 |
| 發明(設計)人: | 但志敏;侯貽真;蔡金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53/00 | 分類號: | B60L53/00;B60L58/12;H01M10/42;H01M10/4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壓 檢測 電路 電流 采樣 單元 檢測器 電池 裝置 運載 工具 供電 |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高壓檢測電路、電流采樣單元、檢測器、電池裝置、運載工具與供電裝置,應用于電池技術領域。其中,高壓檢測電路包括:預充電路,用于通過外側觸點對外輸出電池電能;處理器,用于采集所述外側觸點的實時電壓。基于所述高壓檢測電路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獲得寄生電容值:導通所述預充電路;通過所述處理器采集所述外側觸點的至少三個實時電壓;根據所述至少三個實時電壓,通過所述處理器獲得寄生電容值。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能夠通過寄生電容值的大小判斷是否可以導通主充電路,從根本上杜絕在寄生電容過大時導通主充支路,避免了主充回路中的開關損壞,提高了電池的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壓檢測電路、電流采樣單元、檢測器、電池裝置、運載工具與供電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電動汽車作為新能源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車載電池的安全問題成為了阻礙電動汽車更快發展的問題之一。當車載電池通過主充電路與外接設備(比如充電樁)連接時,可能會由于存在過大的寄生電容而殘生較大的脈沖電流,脈沖電流流過主充回路,若脈沖電流過大造成主充回路的開關損壞,將對車載電池造成持續沖擊,帶來嚴重的安全問題。
目前,為了避免主充回路的開關損壞,一般是增加預充電路,由車載電池提前給寄生電容進行充電。當對寄生電容充電指定時間后(通常為200ms),認為寄生電容充滿(寄生電容電壓與車載電池電壓相等),而后導通主充電路由外接設備為車載電池進行充電。
現有技術中,當由于充電故障或其他原因而導致寄生電容過大時,在前述指定時間內寄生電容可能會無法被充滿。若此時導通主充電路,難免會造成主充回路中的開關損壞,而進一步帶來車載電池嚴重的安全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高壓檢測方法及電路、電流采樣單元、高壓盒、電路板、檢測器、電池裝置、運載工具、供電裝置與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有效避免了主充回路的開關損壞,提高了車載電池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電流采樣單元,包括:
預充電路,用于通過外側觸點對外輸出電池電能,所述預充電路的內側觸點與電池的正極連接,所述預充電路包括預充開關以及預充電阻,所述預充開關、所述預充電阻在所述內側觸點與所述外側觸點之間串聯;
處理器,用于獲取所述電池的電壓值、所述預充電阻的電阻值,采集所述外側觸點的實時電壓,并根據所述電池的電壓值、所述預充電阻的電阻值以及所述實時電壓獲得寄生電容值,所述處理器中配置有模數轉換器,所述模數轉換器與所述外側觸點連接。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高壓檢測電路,包括:
預充電路,用于通過外側觸點對外輸出電池電能;
處理器,用于采集所述外側觸點的實時電壓,并根據所述實時電壓獲得寄生電容值。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實現方式,進一步提供一種實現方式,所述處理器還用于獲取電池的電壓值以及預充電阻的電阻值。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實現方式,進一步提供一種實現方式,所述處理器具體用于:
根據至少三個所述實時電壓,通過一階全響應公式獲得時間常數;
根據所述時間常數以及至少三個所述實時電壓、所述電池的電壓值、所述預充電阻的電阻值,通過基爾霍夫定律獲得所述寄生電容值。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實現方式,進一步提供一種實現方式,所述預充電路的內側觸點與電池的正極連接,所述外側觸點與所述處理器連接。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實現方式,進一步提供一種實現方式,所述預充電路包括預充開關以及預充電阻,所述預充開關、所述預充電阻在所述預充電路的內側觸點與所述外側觸點之間串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6579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應用下載方法與應用下載系統
- 下一篇:多通道3D打印方法及3D打印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