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動汽車車載動力電池電量計量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64950.2 | 申請日: | 2020-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1252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29 |
| 發明(設計)人: | 柳宇航;楚中建;伍罡;楊磊;臧其威;谷嶺;劉麟;陳文禮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國網普瑞特高壓輸電技術有限公司;南瑞集團有限公司;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R31/3842 | 分類號: | G01R31/38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華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劍輝 |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汽車 車載 動力電池 電量 計量 方法 | ||
1.一種電動汽車車載動力電池電量計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00、在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充電后,統計動力電池的初始電量;
步驟200、對電動汽車熄火后的空載狀態下的動力電池進行掉電檢測,計算所述動力電池在空載狀態時的自放電量;
步驟300、將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的負載劃分為多個串聯耦合功能模塊,并實時檢測電動汽車啟動狀態下的每一個所述串聯耦合功能模塊的耗電量;
在步驟300中,具體的將所述動力電池的負載分成若干個相互并聯的串聯耦合功能模塊,將具備同一個串聯耦合關系的負載集成在一個所述串聯耦合功能模塊內,利用電流監測器檢測每個所述串聯耦合功能模塊的串聯電流,并且利用電壓監測器檢測每個所述串聯耦合功能模塊的電壓;
所述電流監測器和所述電壓監測器均與控制處理單元連接,所述控制處理單元對應接收每個所述串聯耦合功能模塊的電流值和電壓值,所述控制處理單元根據每個所述串聯耦合功能模塊的電量消耗建立消耗電量計量模型;
根據所述消耗電量計量模型建立關于每個串聯耦合功能模塊的耗電功率-耗電時間的二維坐標系,且所述消耗電量計量模型用于實時計算每個串聯耦合功能模塊的耗電量;
步驟400、根據動力電池初始電量、每一個所述串聯耦合功能模塊在單位時間下的耗電量以及動力電池的自放電量,實時計算動力電池的剩余電量;
在步驟400中,累加多個所述串聯耦合功能模塊在單位時間內的耗電量以及動力電池在單位時間內的自放電量,即可計算在電動汽車行駛過程中的總耗電量以及動力電池的剩余電量;
其中,所述動力電池在電動汽車啟動狀態下的總耗電量為每一個所述串聯耦合功能模塊的耗電量與電動汽車啟動狀態下的電動汽車自放電量之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車載動力電池電量計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驟100中,所述動力電池的正極輸出端連接有用于檢測電池總輸出電流的電流采樣單元,所述動力電池的正負極之間連接有用于檢測電池總輸出電壓的電壓采樣單元。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車載動力電池電量計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流采樣單元和所述電壓采樣單元連接有控制處理單元,所述控制處理單元接收所述電流采樣單元和所述電壓采樣單元的數據,所述控制處理單元構建自放電量計量模型計算所述動力電池在空載狀態下的掉電情況,所述自放電量計量模型建立關于總輸出功率-時間的二維坐標系,所述動力電池的自放電量具體為所述自放電量計量模型的空載電流積分結果。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車載動力電池電量計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處理單元內設有用于監測電動汽車各個耗電所述串聯耦合功能模塊的開關狀態的開關檢查器,所述開關檢查器檢測所有串聯耦合功能模塊均處于斷開狀態時,所述自放電量計量模型得到電動汽車自放電量以及每小時的電動汽車平均自放電量。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車載動力電池電量計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驟400中,根據實時計算的動力電池剩余電量計算動力電池的續航時間, 具體實現步驟為:
根據每個所述串聯耦合功能模塊的消耗電量計量模型以及自放電量計量模型,累加統計電動汽車在當前時間點前時間段內的多個串聯耦合功能模塊和電動汽車自放電的平均功率;
根據所述動力電池在當前時間點的剩余電量,計算動力電池的續航時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國網普瑞特高壓輸電技術有限公司;南瑞集團有限公司;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北京國網普瑞特高壓輸電技術有限公司;南瑞集團有限公司;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64950.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