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快速升降的網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60838.1 | 申請日: | 2020-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7085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4 |
| 發明(設計)人: | 桂福坤;馮德軍;張華;高陽;王萍;孫孟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1/60 | 分類號: | A01K61/60;F03B13/18;F04B9/123;F04B23/06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賈森君 |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快速 升降 網箱 | ||
1.一種快速升降的網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網箱本體(1),所述網箱本體(1)從上到下依次包括上錐形部(11)、平直部(12)和下錐形部(13),所述平直部(12)的橫截面呈正多邊形;
若干個升降裝置,若干個所述升降裝置分別設置在平直部(12)的各個折角上,所述升降裝置具有:第一活塞缸(2),所述第一活塞缸(2)固設在平直部(12)的折角上,所述第一活塞缸(2)的長度方向和平直部(12)的長度方向一致;第一活塞(21),所述第一活塞(21)滑動設置在第一活塞缸(2)內,所述第一活塞(21)將第一活塞缸(2)內部從上到下分隔成安裝腔(211)和儲水腔(212);第二活塞缸(3),所述第二活塞缸(3)同軸固設在第一活塞缸(2)的下方;活塞桿(32),所述活塞桿(32)滑動設置在第二活塞缸(3)的上端,所述活塞桿(32)的下端延伸至第二活塞腔(3)內且端部固設有第二活塞(31),所述活塞桿(32)的上端延伸至儲水腔(212)內且端部與第一活塞(21)固連,所述第二活塞(31)將第二活塞缸(3)內部從上到下分隔成上腔(311)和下腔(312);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設置在安裝腔(211)內,所述驅動機構能夠推動第一活塞(21)上下滑動;進出水機構,所述進出水機構設置在儲水腔(212)內,所述進出水機構能夠通過第一活塞(21)上下移動來控制儲水腔(212)的進出水;進排氣機構,所述進排氣機構設置在第二活塞缸(3),所述進排氣機構能夠通過第二活塞(31)上下移動來控制上腔(311)和下腔(312)的進排氣;
所述進出水機構包括:
進水結構,所述進水結構設置在第一活塞缸(2)上,當第一活塞(21)向上滑動時,所述進水結構能夠從外界抽水至儲水腔(212)內;
出水結構,所述出水結構設置在第一活塞缸(2)上,當第一活塞(21)向下滑動時,所述出水結構能夠將儲水腔(212)內的水排出至外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升降的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包括:
彈性伸縮氣囊(22),所述彈性伸縮氣囊(22)固設在第一活塞(21)和安裝腔(211)的頂部之間;
第一復位彈簧(221),所述第一復位彈簧(221)豎直固設在彈性伸縮氣囊(22)內;
增壓氣泵(8),所述增壓氣泵(8)設置在網箱本體(1)上,所述增壓氣泵(8)通過軟管和彈性伸縮氣囊(22)相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快速升降的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結構包括:
第二穿孔(215),所述第二穿孔(215)開設在第一活塞缸(2)的下端,所述第二穿孔(215)與儲水腔(212)相連通;
第二蓋板(216),所述第二蓋板(216)通過第二鉸接軸(218)鉸接在位于儲水腔(212)內的第二穿孔(215)上,所述第二鉸接軸(218)水平設置在第二穿孔(215)的上方。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快速升降的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結構包括:
第一穿孔(213),所述第一穿孔(213)開設在第一活塞缸(2)的下端,所述第一穿孔(213)與儲水腔(212)相連通;
第一蓋板(214),所述第一蓋板(214)通過第一鉸接軸(217)鉸接在位于第一活塞缸(2)外的第一穿孔(213)上,所述第一鉸接軸(217)水平設置在第一穿孔(213)的上方。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快速升降的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排氣機構包括:
兩個浮塊(7),兩個所述浮塊(7)分別通過兩個連接結構活動設置在第一活塞缸(2)的兩側,所述連接結構能夠使浮塊(7)和第一活塞缸(2)發生相對滑動,兩個所述浮塊(7)的上側面均設有鵝頸彎管(71),所述增壓氣泵(8)固設在浮塊(7)上;
第一氣管(33),所述第一氣管(33)的一端與第二活塞缸(3)固連,所述第一氣管(33)與上腔(311)相連通,所述第一氣管(33)的另一端與其中一個鵝頸彎管(71)的下端相連通;
第二氣管(34),所述第二氣管(34)的一端與第二活塞缸(3)固連,所述第二氣管(34)與下腔(312)相連通,所述第二氣管(34)的另一端與另一個鵝頸彎管(71)的下端相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海洋大學,未經浙江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60838.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殼寡糖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 下一篇:一種危險水域救援水下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