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蜂窩式預過濾的燃燒廢氣檢測吸附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59545.1 | 申請日: | 2020-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7223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均周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均周 |
| 主分類號: | B01D47/02 | 分類號: | B01D47/02;B01D53/04 |
| 代理公司: | 日照市聚信創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319 | 代理人: | 申萍 |
| 地址: | 276800 山東省日***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蜂窩 過濾 燃燒 廢氣 檢測 吸附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蜂窩式預過濾的燃燒廢氣檢測吸附裝置,涉及廢氣處理技術領域,以解決現有的燃燒廢氣檢測裝置在使用的時候,通常未設有預過濾結構,無法在燃燒廢氣排出的時候,先將較大的顆粒以及飛塵進行預過濾處理的問題,包括:主體,導流件;所述主體為圓柱形管狀結構,且主體的頂端設有連接口以及連接軸;所述導流件安裝在主體的頂端。底件是用來安裝主體的內部底端的,在使用的時候,燃燒廢氣可以先經過進氣孔然后進入到混合槽的內部,然后通過導流管的導流與水進行接觸,從而使燃燒廢氣可以先經過較長流通之后與水進行接觸,使燃燒廢氣中含有的較大顆粒以及飛塵可以與水接觸混合,從而減少燃燒廢氣中較大顆粒以及飛塵的含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廢氣處理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蜂窩式預過濾的燃燒廢氣檢測吸附裝置。
背景技術
燃燒廢氣通常是燃燒垃圾之后排出,垃圾在燃燒過程中,由于垃圾成分的復雜性和不均勻性,焚燒過程中發生了許多不同的化學反應,產生的煙氣中包括過量的空氣和二氧化碳外,還含有對人體和環境有直接和間接危害的成分。
例如申請號:CN201510820258.0中涉及一種有機廢氣吸附裝置,包括進氣系統、吸附模塊和排氣系統,所述吸附模塊下方設有與所述進氣系統相通的氣流單元,所述氣流單元與所述吸附模塊之間設有分流單元。本發明能夠有效提高吸附模塊內吸附單元的吸附效率,避免吸附不均造成的過早穿透現象,同時避免了傳統進氣方式氣流直吹吸附單元碳床對床層的損壞。
基于現有技術發現,現有的燃燒廢氣檢測裝置在使用的時候,通常未設有預過濾結構,無法在燃燒廢氣排出的時候,先將較大的顆粒以及飛塵進行預過濾處理,且現有的燃燒廢氣吸附裝置在使用的時候,在通過活性炭吸附的時候,無法增加廢氣與活性炭的接觸面積,也無法增加吸附時長,無法促進吸附效果,且活性炭在添加的時候較為不便。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蜂窩式預過濾的燃燒廢氣檢測吸附裝置,以解決現有的燃燒廢氣檢測裝置在使用的時候,通常未設有預過濾結構,無法在燃燒廢氣排出的時候,先將較大的顆粒以及飛塵進行預過濾處理,且現有的燃燒廢氣吸附裝置在使用的時候,在通過活性炭吸附的時候,無法增加廢氣與活性炭的接觸面積,也無法增加吸附時長,無法促進吸附效果,且活性炭在添加的時候較為不便的問題。
本發明一種蜂窩式預過濾的燃燒廢氣檢測吸附裝置的目的與功效,由以下具體技術手段所達成:
一種蜂窩式預過濾的燃燒廢氣檢測吸附裝置,包括主體,導流件,旋轉件,底件,導件,受力件和承接件;所述主體為圓柱形管狀結構,且主體的頂端設有連接口以及連接軸;所述導流件安裝在主體的頂端,且導流件的底部通過支撐桿與主體的頂端相連接;所述旋轉件安裝在主體頂端的連接口內部,且旋轉件的側邊與連接軸相連接;所述導件的底部外側通過固定連接的方式與主體的內壁相連接;所述受力件的兩側設有連接桿,且連接桿的截面為三角形結構,并且連接桿的外端與主體的內壁相連接。
所述底件包括有進氣孔,混合槽,導流管;所述底件為圓柱邊緣凸起狀結構,且底件的底部設有進氣孔,并且進氣孔為蜂窩狀結構;所述進氣孔之間設有互通通道,且互通通道的外端與混合槽相連通;所述混合槽為環形板狀結構,且混合槽的頂端與導流管的內部管道相連接;所述底件通過固定連接的方式安裝在主體的內部底端,且底件的底部與擋件的頂端相連接。
所述承接件包括有加料口,內件和連接板;所述承接件為圓柱形管狀結構,且承接件的頂端設有加料口,并且加料口為漏斗狀結構;所述內件為圓柱形結構,且內件的頂端為錐形結構,并且內件的內部設有內倉;所述承接件的外側通過固定連接的方式與主體的內壁相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主體包括有風扇,擋件,加液管;所述主體的內部連接管內部安裝有風扇,且主體的底部設有環狀結構的擋件,并且擋件的截面為三角形結構;所述主體的中間位置設有L形結構的加液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均周,未經王均周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5954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