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LCM模組裝配機及其裝配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59512.7 | 申請日: | 2020-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0244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2 |
| 發明(設計)人: | 陳星豪;陳志飛;劉明來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瑞桔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9/00 | 分類號: | B23P19/00;B23P19/02;B23P21/00;G02F1/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華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劍輝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lcm 模組 裝配 及其 方法 | ||
1.一種LCM模組裝配機,其特征在于,包括輸送機構(1)、設置在所述輸送機構(1)側翼的自定位組裝機構(2)、設置在所述輸送機構(1)末端的成品收集機構(3),以及用于調控所述輸送機構(1)和所述自定位組裝機構(2)動作的控制中心(4),所述輸送機構(1)用于輸送模組半成品,所述自定位組裝機構(2)用于將待裝零部件裝配至所述模組半成品上;
所述模組半成品設置在組裝夾具(5)內并通過所述組裝夾具(5)等間距固定在所述輸送機構(1)表面,所述組裝夾具(5)輸送至所述輸送機構(1)出料端彎折部位時自動脫落至所述成品收集機構(3)內;
所述自定位組裝機構(2)包括設置在所述輸送機構(1)底部的支撐板(201),以及分別設置在所述支撐板(201)兩端且用于夾定所述待裝零部件的組裝體(202),所述支撐板(201)的端部設有與所述組裝體(202)連接的電動伸縮機構(203);
所述輸送機構(1)以所述輸送機構(1)上相鄰兩個組裝夾具(5)之間的輸送時間為單位時間間隔間歇性輸送,在執行每個單位時間間隔后,所述控制中心(4)控制所述支撐板(201)兩端的所述組裝體(202)同時向所述組裝夾具(5)運動以將所述組裝體(202)內的待裝零部件正對壓制在所述模組半成品上;
還包括裝配校正裝置(6),所述裝配校正裝置(6)包括調節滑軌(601)、識別機構(602)和驅動機構(603),所述識別機構(602)用于識別每一個所述單位時間間隔后待裝配的組裝夾具(5)的準確位置,所述輸送機構(1)每隔單位時間間隔間歇工作后,所述控制中心(4)根據所述識別機構(602)的信號判斷所述組裝夾具(5)與所述支撐板(201)的相對位置,并控制所述驅動機構(603)調節所述支撐板(201)沿所述調節滑軌(601)移動直至所述組裝夾具(5)正對所述支撐板(201);
所述輸送機構(1)包括輸送鏈帶(101)以及設置在所述輸送鏈帶(101)側翼的平行臺面(102),所述輸送鏈帶(101)的上表面設有用于固定所述組裝夾具(5)的扣板(103),所述平行臺面(102)上設有正對輸送鏈帶(101)的下沉孔槽(104),所述下沉孔槽(104)內設有折疊紙面(7),所述組裝體(202)穿過所述折疊紙面(7)并在所述下沉孔槽(104)內沿著與所述輸送機構(1)的輸送方向平行或者垂直方向移動,且所述組裝體(202)的下表面與所述組裝夾具(5)的上表面齊平;
所述支撐板(201)的上表面設有裝配滑道(204),所述裝配滑道(204)與所述輸送機構(1)的輸送方向垂直設置,所述電動伸縮機構(203)推動所述組裝體(202)在所述裝配滑道(204)內運動,所述識別機構(602)包括安裝在所述輸送鏈帶(101)下表面且對應每個所述扣板(103)中心位置的識別部件(6021),以及安裝在所述裝配滑道(204)中心位置的對射組件(6022),所述識別部件(6021)在所述組裝夾具(5)正對所述支撐板(201)時接收對射組件(6022)的光學信號并向所述控制中心(4)發送電性信號,所述控制中心(4)調控所述電動伸縮機構(203)工作以將所述組裝體(202)內的待裝零部件正對壓制在所述模組半成品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LCM模組裝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滑軌(601)沿所述輸送機構(1)的輸送方向設置在所述輸送機構(1)的下方,所述驅動機構(603)的輸出端與所述支撐板(201)連接,所述識別機構(602)和驅動機構(603)均連接于所述控制中心(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LCM模組裝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組裝體(202)包括安裝在所述裝配滑道(204)內部的直角側板(2021),以及安裝在所述直角側板(2021)上端的開口載板(2022),所述直角側板的上板長度等于所述組裝夾具(5)側邊與所述輸送鏈帶邊緣之間的距離,所述開口載板(2022)的上端設有入料口(2023),所述開口載板(2022)的內部在所述入料口(2023)的外側設有施壓擋板(2024),所述開口載板(2022)的側面在所述入料口(2023)的內側設有摩擦光滑輥(2025),所述待裝零部件持續從所述入料口(2023)下落至所述施壓擋板(2024)與所述摩擦光滑輥(2025)之間的空隙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瑞桔電子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瑞桔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59512.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