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應用于空間碎片廣域探測的光學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59085.2 | 申請日: | 2020-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1282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2 |
| 發明(設計)人: | 龐志海;賀天兵;雷廣智;張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2B13/18 | 分類號: | G02B13/18;G02B1/00;G01N21/84;G01N21/01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唐沛 |
| 地址: | 710119 陜西省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用于 空間 碎片 廣域 探測 光學系統 | ||
1.一種應用于空間碎片廣域探測的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
由沿光傳播方向依次設置在同一光軸上的第一負透鏡、第一正透鏡、第二負透鏡、孔徑光闌、第二正透鏡、第三正透鏡、第三負透鏡、第四負透鏡和探測器組成;
第二負透鏡、第三負透鏡的前表面均為高次非球面;
第一負透鏡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徑分別為:115.5mm~119.2mm和89.4mm~93mm,厚度為15mm~19mm;
第一正透鏡的材料折射率為1.422~1.555,第一正透鏡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徑分別為:89.5mm~93.4mm和345mm~348.3mm,厚度為27mm~31mm;第一正透鏡前表面與第一負透鏡后表面的距離為3mm~4.5mm;
第二負透鏡的材料折射率為1.65~1.72,第二負透鏡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徑分別為:-284.65mm~-286.3mm和391.88mm~392.45mm,厚度為9.8mm~11mm;第二負透鏡前表面與第一正透鏡后表面的距離為22.4mm~23.8mm;
孔徑光闌與第二負透鏡后表面的距離為21.4mm~22.85mm;
第二正透鏡的材料折射率為1.43~1.474,第二正透鏡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徑分別為:103.2mm~105.4mm和-400mm~-407mm,厚度為27mm~29mm;第二正透鏡前表面與孔徑光闌的距離為3mm~5.1mm;
第三正透鏡的材料折射率為1.41~1.55,第三正透鏡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徑分別為:110.2mm~111.4mm和-155mm~-158mm,厚度為30mm~33.1mm;第三正透鏡前表面與第二正透鏡后表面的距離為9.5mm~11mm;
第三負透鏡的材料折射率為1.75~1.81,第三負透鏡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徑分別為:-130mm~-133mm和-307mm~-309mm,厚度為14.95mm~16mm;第三負透鏡前表面與第三正透鏡后表面的距離為5.9mm~7mm;
第四負透鏡的材料折射率為1.51~1.58,第四負透鏡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徑分別為:-63mm~-63.85mm和平面,厚度為5.95mm~7mm;第四負透鏡前表面與第三負透鏡后表面的距離為78mm~79mm;第四負透鏡后表面到像面的距離為5.5mm;
探測器的光譜權重隨入射光的波長變化而變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空間碎片廣域探測的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負透鏡的材料為SILICA。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空間碎片廣域探測的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測器的光譜權重與入射光的波長之間的關系為:當波長分別為450nm、500nm、550nm、600nm、650nm、700nm、750nm、850nm時,光譜權重分別為78、90、94、94、91、84、74、58。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空間碎片廣域探測的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測器的保護窗口材料為K9,厚度為0.95mm,探測器的保護窗口到感光面距離為0.85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空間碎片廣域探測的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負透鏡的高次非球面為凹面,其具體表達式如下:
其中K=0,A=-6.336e-008,B=4.595e-012,C=-8.852e-016
上式中,z為不同口徑下非球面矢高;c為非球面曲率;r為非球面的口徑;A、B、C為高次非球面高次項的系數。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空間碎片廣域探測的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負透鏡的高次非球面為凹面,其具體表達式如下:
其中K=-1.404,A=-2.559e-007,B=1.731e-012,C=2.44e-015
上式中,z為不同口徑下非球面矢高;c為非球面曲率;r為非球面的口徑;A、B、C為高次非球面高次項的系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59085.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