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放大鏡頭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58960.5 | 申請日: | 2020-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7939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8 |
| 發明(設計)人: | 袁志峰;秦朝鋒;湯華錫;胡書賢;石妹;吳志堅;陽術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北方晶華精密光學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7/02 | 分類號: | G02B7/02 |
| 代理公司: | 中山穎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647 | 代理人: | 何卓南;鐘作亮 |
| 地址: | 5284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放大 鏡頭 結構 | ||
1.一種放大鏡頭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鏡筒(1),所述外鏡筒(1)中從像側至物側方向依次設有內徑從小到大排列的像側端圓形限位通道(10)、第一圓形通道(11)、第二圓形通道(12)、第三圓形通道(13)、第四圓形通道(14)、物側端圓形開口通道(15),所述外鏡筒(1)中安裝有從像側至物側方向依次緊靠的第一雙凹透鏡(21)、內鏡筒(30)、第二雙凹透鏡(22)、第一隔圈(31)、第三彎月透鏡(23)、第二隔圈(32)、第四雙凸透鏡(24)、第三隔圈(33)、第五彎月透鏡(25)、第六雙凸透鏡(26),每個透鏡都有物側面和像側面,所述第三彎月透鏡(23)的像側面為凹面、物側面為凸面,所述第五彎月透鏡(25)的像側面為凸面、物側面為凹面,所述第五彎月透鏡(25)的物側面與所述第六雙凸透鏡(26)的像側面膠合連接形成雙凸透鏡,其中,所述第一雙凹透鏡(21)限位在所述第一圓形通道(11)中并且有部分凸出在所述第二圓形通道(12)中,所述內鏡筒(30)限位在所述第二圓形通道(12)中并且有部分凸出在所述第三圓形通道(13)中,所述第二雙凹透鏡(22)、第一隔圈(31)、第三彎月透鏡(23)限位在所述第三圓形通道(13)中并且所述第三彎月透鏡(23)有部分凸出在所述第四圓形通道(14)中,所述第二隔圈(32)、第四雙凸透鏡(24)、第三隔圈(33)、第五彎月透鏡(25)限位在所述第四圓形通道(14)中,所述第五彎月透鏡(25)另一側的第六雙凸透鏡(26)有部分凸出在所述物側端圓形開口通道(15)中,所述物側端圓形開口通道(15)內側壁螺紋連接有用于壓住所述第六雙凸透鏡(26)的壓緊螺母(2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放大鏡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圓形通道(14)與所述物側端圓形開口通道(15)之間設有一段內徑比所述物側端圓形開口通道(15)內徑大的環形避讓槽(1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放大鏡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鏡筒(30)的像側端開口內徑小于所述第一圓形通道(11)的內徑,所述內鏡筒(30)的物側端開口內徑大于其像側端開口內徑,所述內鏡筒(30)的像側端開口與物側端開口之間軸向排列有軸截面為等腰梯形的若干個環形槽(301),該若干個環形槽(301)的尺寸從像側至物側方向為從小到大排列。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放大鏡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圈(32)的像側端開口內徑小于所述第二圓形通道(12)的內徑,所述第二隔圈(32)的物側端開口內徑大于所述第二圓形通道(12)的內徑,所述第二隔圈(32)的像側端開口與物側端開口之間形成逐漸張開的喇叭形通道(32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放大鏡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鏡筒(1)像側端設有外螺紋(17)。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放大鏡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像側端圓形限位通道(10)靠外端連接有逐漸向外張開的喇叭面(10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北方晶華精密光學有限公司,未經中山北方晶華精密光學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58960.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