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曜變建盞制作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58128.5 | 申請日: | 2020-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4811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 發明(設計)人: | 江春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平市建陽區華創建盞陶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33/04 | 分類號: | C04B33/04;C04B33/132;C04B33/24;C04B33/34;C04B41/86 |
| 代理公司: | 廈門致群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24 | 代理人: | 鄧貴琴;劉兆慶 |
| 地址: | 354200 福建省南平***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曜變建盞 制作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曜變建盞制作工藝,該工藝包括制備坯體和釉漿;施釉前,坯體浸水后施釉;將施釉后的坯體放入電窯爐內焙燒,冷卻,出窯。本發明燒制成的曜變建盞五彩繽紛的釉面上具有油滴,油滴晶瑩透亮,油滴周圍帶有日暈狀的光彩。釉面同時透出均勻細密的毫絲,毫絲清晰、疏密有致,呈放射狀,色彩豐富,在強光下以金色為主,泛著紅、藍、紫色等;該曜變建盞不同角度,不同光線,具有不同色彩,變幻無窮,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瓷器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曜變建盞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宋元時期,福建建窯所產的建盞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著稱于世,其代表作主要有兔毫建盞和油滴建盞,而曜變建盞為中國瓷器中奇跡般的存在,為稀世珍寶。
曜變建盞,五彩繽紛的釉面有眩目暈彩變幻,如彩虹一般瑰麗無比。曜變建盞屬建盞中之最上品。
曜變建盞燒制一直是建盞匠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但由于其前人參考資料極少,本身十分復雜,因此很難實驗成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曜變建盞制作工藝,其工藝流程明晰,可制得曜變建盞。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曜變建盞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制備坯體和釉漿;
將黃泥土7重量份、高粘土2重量份及田泥1重量份混合,加水淘洗,過100-110目篩,壓濾、煉泥、陳腐,拉坯成生坯,晾干,然后修坯成型,再次晾干后素燒,素燒溫度800-850℃,燒制6-8小時,得到坯體;
取紅釉礦100重量份、水48-52重量份、草木灰10-12重量份、鉀長石粉12-15重量份、石英粉8-10重量份、滑石粉6-8重量份、鐵紅3-5重量份及鋁粉1-2重量份;將紅釉礦打碎磨粉至粒度為80-100目,陳腐5-7天;草木灰、鉀長石粉、石英粉、滑石粉、鐵紅、鋁粉均研磨至粒度為80-100目;釉料按配方稱重混合,攪拌均勻,再次陳腐3-5天,得到釉漿;
其中,所述黃泥土、高粘土和田泥均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所述紅釉礦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
(2)施釉前,坯體浸入水中10s取出,在無滴水狀態下施釉,施釉后自然晾干,浸水后施釉,釉層較薄,且焙燒時不容易流釉粘底。
(3)將施釉后的坯體放入電窯爐內焙燒,所述焙燒經過如下階段:
第一階段:爐溫經過1.5h,從常溫升溫至800℃;
在步驟(2)中,由于坯體沾過水,因此本階段可以快速升溫而不容易導致坯體開裂變形,節省電能和燒制時間;
第二階段:爐溫再經過1h,從800℃升溫至1200℃;
第三階段:爐溫再經過1h,從1200℃升溫至1300℃;
第四階段:1300℃保溫0.5小時;
第五階段:保溫完,斷電停爐,從窯爐孔投油柴,間隔3min投一次,共投5次;每次油柴的用量為1立方米的窯爐空間投放100g;此階段,油滴析出,油滴晶體明顯;
第六階段:爐溫降至1030℃時,窯爐通電,窯爐溫度保持在1030-1060℃之間,窯爐通電后從窯爐孔投第一次油柴,再依次分別間隔10min、8min、6min、5min、4min投一次,共投6次;每次油柴的用量為1立方米的窯爐空間投放60g;此階段,還原過程依次增強,建盞出現七彩顏色和彩色毫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平市建陽區華創建盞陶瓷有限公司,未經南平市建陽區華創建盞陶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5812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臭氧除皺方法
- 下一篇:一種壓克力模具注料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