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高能微泡技術的紡織品印染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56906.7 | 申請日: | 2020-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2683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7 |
| 發明(設計)人: | 王海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海燕 |
| 主分類號: | D06B1/02 | 分類號: | D06B1/02;D06B23/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24100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高能 技術 紡織品 印染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高能微泡技術的紡織品印染裝置,屬于紡織品印染裝置領域,一種基于高能微泡技術的紡織品印染裝置,本方案利用與滴灌相似的技術,減少染液的用量,而是將染液轉換為高能微泡,用高能微泡爆炸產生的瞬間沖擊將組成高能微泡的染料液滴四濺開來,均勻平鋪在紡織品主體的表面,而宏觀上通過持續噴射的高能微泡實現對紡織品主體整體的均勻印染,利用伸縮帶實現對高能微泡爆炸高度進行控制,使高能微泡的染料液滴四濺的范圍更加寬廣,增加印染效率,無需事先配置大量的染液,可以實現大幅節約紡織品印染過程的用水量,提升水資源和染料的利用效率,減小生產過程的廢水的產生率,減小印染過程對廢水處理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品印染裝置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基于高能微泡技術的紡織品印染裝置。
背景技術
紡織品是紡織纖維經過加工織造而成的一種產品,分為梭織布和針織布兩大類,早在農耕時代,各個文明就因地制宜發展出符合自身的條件的紡織品,如亞麻、棉花和桑蠶等,而隨著紡織品的使用,對紡織品的印染技術也逐漸被開發,應用到紡織品的日常生產中。
印染又被稱之為染整,是一種加工方式,也是前處理,染色,印花,后整理,洗水等的總稱,在農業時代,印染用的染料到多為天然提取物,多為植物中提取的有色染液,而到工業時代后,隨著化學合成水平的進步,已經可以人工對染料進行合成,大幅增加紡織品印染的效率,同時降低紡織品的印染成本,而紡織品也成為第一次工業革命興起的重要載體。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將水通過直徑約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頭送到作物根部進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區最有效的一種節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達95%。滴灌較噴灌具有更高的節水增產效果,同時可以結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適用于果樹、蔬菜、經濟作物以及溫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處是滴頭易結垢和堵塞,因此應對水源進行嚴格的過濾處理。
傳統的印染技術多為浸染,為染料應用術語。將被染物浸漬于含染料及所需助劑的染浴中,通過染浴循環或被染物運動,使染料逐漸上染被染物的方法。將紡織物反復浸漬在染液中,使之和染液不斷相對運動的染色方法,因其操作簡單,成本低而被廣泛推廣到紡織品的印染行業中,成為紡織品印染的最常見也是基礎的手段,然而在浸染的工序中,需要利用大量的染料和水資源,對于部分水資源匱乏的地區有著棉線的制約性,同時浸染流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水,這些廢水直接排放會誘發嚴重的環境問題,而建設對應的污水處理裝置的話也會大幅提升浸染技術的成本。
發明內容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高能微泡技術的紡織品印染裝置,它可以實現大幅節約紡織品印染過程的用水量,提升水資源和染料的利用效率,減小生產過程的廢水的產生率,減小印染過程對廢水處理的成本,減小印染的成本。
2.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海燕,未經王海燕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5690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