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含納米碳的脫硫攪拌器用耐火澆注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556553.0 | 申請日: | 2020-06-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8978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2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歐陽德剛;楊新泉;沈繼勝;朱萬軍;羅巍;孫偉;楊成威;鄧品團;劉婳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武漢鋼鐵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35/66 | 分類號: | C04B35/66;C04B35/185;B01F7/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chǎn)權(quán)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鎮(zhèn)西 |
| 地址: | 430083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納米 脫硫 攪拌 器用 耐火 澆注 料及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含納米碳的脫硫攪拌器用耐火澆注料,其特征在于:該澆注由基料組份和外加組份組成,所述基料中各原料組份及其質(zhì)量百分比分別為:
10mm≤粒度20mm的普通電熔莫來石,15~23%;
5mm≤粒度10mm的普通電熔莫來石,10~18%;
3mm≤粒度5mm的普通電熔莫來石,10~15%;
1mm≤粒度3mm的純電熔莫來石,4~8%;
0.1mm≤粒度1mm的純電熔莫來石,4~7%;
325目的純電熔莫來石,4~8%;
1mm≤粒度3mm的紅柱石,8~13%;
0.1mm≤粒度1mm的紅柱石,7~12%;
325目的致密剛玉細粉,5~8%;
α-Al2O3微粉,6~10%;
硅微粉,4~6%;
純鋁酸鈣水泥,4.5~6.5%;
所述325目的純電熔莫來石為納米碳膜包覆純電熔莫來石,所述325目的致密剛玉細粉為納米碳膜包覆致密剛玉細粉;
上述各基料組份中,粒度≥0.1mm的原料質(zhì)量百分比總量為70~73%;
所述外加組份為耐熱鋼纖維、抗氧化劑、減水劑和聚乙烯醇防爆纖維,所述的短切碳纖維直徑為5~9μm,長度為0.5~2.5mm,碳含量≥95wt%,所述的聚乙烯醇防爆纖維熔點≤90℃,水溶溫度≥55℃;
以上述各基料組份的質(zhì)量之和為100份,各外加組份質(zhì)量分別為:耐熱鋼纖維1~2份;抗氧化劑0.3~0.5份;減水劑0.1~0.3份;聚乙烯醇防爆纖維0.05~0.15份,所述的聚乙烯醇防爆纖維熔點≤90℃,水溶溫度≥55℃;短切碳纖維0~0.2份,所述的短切碳纖維直徑為5~9μm,長度為0.5~2.5mm,碳含量≥95wt%;
所述納米碳膜包覆純電熔莫來石和納米碳膜包覆致密剛玉細粉是指在上述原料顆粒表面包覆一層納米碳膜,納米碳膜厚度可在20~200納米范圍內(nèi)可控,固定碳含量≥90%。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含納米碳的脫硫攪拌器用耐火澆注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劑是粒度為180目金屬硅粉和鎂鋁合金粉中的一種或兩種;所述減水劑為三聚磷酸鈉、六偏磷酸鈉和FS20中的一種、兩種或三種。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納米碳的脫硫攪拌器用耐火澆注料,其特征在于:所述0.1mm≤粒度1mm的純電熔莫來石為納米碳膜包覆純電熔莫來石;所述納米碳膜包覆純電熔莫來石指在上述原料顆粒表面包覆一層納米碳膜,納米碳膜厚度可在20~200納米范圍內(nèi)可控,固定碳含量≥90%。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含納米碳的脫硫攪拌器用耐火澆注料,其特征在于:所述0.1mm≤粒度1mm的紅柱石為納米碳膜包覆紅柱石;所述納米碳膜包覆紅柱石是指在上述原料顆粒表面包覆一層納米碳膜,納米碳膜厚度可在20~200納米范圍內(nèi)可控,固定碳含量≥90%。
5.權(quán)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含納米碳的脫硫攪拌器用耐火澆注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根據(jù)要求,對需要進行納米碳膜包覆處理的基料表面進行化學(xué)氣相沉積包覆納米碳膜,納米碳膜固定碳含量≥90%,納米碳膜厚度為20~200納米;
2)按照各組份所需的質(zhì)量,稱取各種規(guī)格與種類的原料備用。
3)先將粒度為0.15mm~1mm的基料與短切碳纖維加入到立式攪拌機進行攪拌分散均勻,再與其它各種納米碳膜包覆的基料、剩余細粉基料、抗氧化劑、減水劑、聚乙烯醇防爆纖維加入到輪碾式混合機,輪碾混合20~30分鐘,再加入剩余基料和耐熱鋼纖維,輪碾混合20~30分鐘,混合均勻后出料,即得含納米碳的脫硫攪拌器用耐火澆注料;所述細粉基料為粒度<0.1mm的基料。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武漢鋼鐵有限公司,未經(jīng)武漢鋼鐵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56553.0/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