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不同無線接入技術的載波聚合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56517.4 | 申請日: | 2016-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4081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31 |
| 發明(設計)人: | 季庭方;J·E·斯米;N·布尚 | 申請(專利權)人: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5/00 | 分類號: | H04L5/00;H04W76/16;H04W88/06;H04L1/1829;H04L1/1867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戴開良 |
| 地址: | 美國加***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不同 無線 接入 技術 載波 聚合 | ||
本文公開了用于跨不同的無線接入技術來執行載波聚合的系統、方法、裝置和計算機程序產品。例如,在一些實例中,一種無線通信的方法包括:使用第一無線通信設備,經由第一無線接入技術(RAT)向第二無線通信設備發送控制信息,其中該控制信息包括針對第二RAT的控制信息;在第一無線通信設備處,經由第一RAT從第二無線通信設備接收確認(ACK)或否定確認(NACK),其中該ACK或NACK與經由第二RAT進行的第二無線通信設備的通信有關。
本申請是申請日為2016年3月14日,申請號為201680015299.5(PCT/US2016/022346),發明名稱為“不同無線接入技術的載波聚合”的中國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要求享受2016年3月11日提交的美國非臨時申請No.15/068,374的優先權,以及2015年3月14日提交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No.62/133,367的利益,故以引用方式將這兩份申請的全部內容并入本文,如同對其進行了全面闡述,以用于可用的全部用途。
技術領域
概括地說,本申請涉及無線通信系統,具體地說,本申請涉及不同無線接入技術間的載波聚合。
背景技術
無線數據業務的需求持續呈指數級增長。隨著數據需求的增長,能夠向移動設備傳送更高數據速率的技術持續地令人感興趣。提供更高數據速率的一種方法是增加無線通信系統可用的頻譜帶寬。
針對使用增加帶寬的趨勢,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長期演進(LTE)網絡的當前版本具有高達100兆赫茲(MHz)可用于通信。此外,諸如第五代(或5G)網絡之類的未來網絡可以利用幾百MHz或者更多的帶寬,來嘗試滿足數據服務的未來需求。此外,可以使用載波聚合來增加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吞吐量。在載波聚合中,可以在物理層上聚合多個載波,以提供增加的帶寬(和因此增加的吞吐量)。
傳送更高數據速率的另一種方法是雙連接。在雙連接中,利用多個基站或eNodeB來向/從用戶傳送/接收數據。通過使用雙連接,每個基站建立獨立的下行鏈路/上行鏈路控制和數據信道。此外,可以在多個基站之中,分割承載和/或分組數據會聚協議(PDCP)。
此外,無線通信系統可以使用多種不同的無線接入技術(RAT)來向用戶提供數據通信。例如,可以使用LTE、改進的LTE(LTE-A)、LTE免許可(LTE-U)、通用陸地無線接入(UTRA)、cdma2000、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演進型UTRA(E-UTRA)、超移動寬帶(UMB)、IEEE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閃速OFDMA、802.15.1(藍牙)、802.15.4(ZigBee)、以及當前正在開發的其它RAT或者未來將要開發的其它RAT的各種組合,以盡力增加數據速率。但是,類似于雙連接,每個不同的RAT可能需要獨立的下行鏈路/上行鏈路控制和數據信道。
因此,仍然需要一種技術來促進不同RAT的載波聚合,而無需每個RAT具有獨立的控制和數據信道。
發明內容
在本公開內容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無線通信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使用第一無線通信設備,經由第一無線接入技術(RAT)向第二無線通信設備發送控制信息,其中,該控制信息包括針對第一RAT和第二RAT的控制信息,第二RAT的時序結構與第一RAT的時序結構相對齊;在第一無線通信設備處,經由第一RAT從第二無線通信設備接收確認(ACK)或否定確認(NACK),該ACK或NACK與經由第二RAT進行的第二無線通信設備的通信有關。
在本公開內容的另外方面,提供了一種無線通信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在第一無線通信設備處,經由第一無線接入技術(RAT)從第二無線通信設備接收控制信息,其中,該控制信息包括針對第一RAT和第二RAT的控制信息,第二RAT的時序結構與第一RAT的時序結構相對齊;使用第一無線通信設備,經由第二RAT向第二無線通信設備發送第一數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高通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5651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