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裝配對接部位端面自動精加工工藝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54441.1 | 申請日: | 2020-06-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0249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24 |
| 發明(設計)人: | 馬崢翔;封璞加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23/02 | 分類號: | B23P23/02;B23P13/02 |
| 代理公司: | 貴州國防工業專利中心 52001 | 代理人: | 陸斌 |
| 地址: | 72321***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裝配 對接 部位 端面 自動 精加工 工藝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本發明屬于部件對接裝配技術,涉及一種對接部位端面自動精加工的工藝方法。本發明是根據飛機部件生產裝配現場裝配貼合面協調裝配生產需求,將激光掃描設備與數控機床結合,通過對加工面進行掃描獲得三維圖形,應用軟件算法自動計算出加工量,生成加工程序,完成貼合面自動加工。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部件對接裝配技術,涉及一種對接部位端面自動精加工的工藝方法。
背景技術
某型機在裝配過程中將部件A與部件B進行安裝裝配,兩個部件中A共4 個面需與部件B的4個面同時貼合并使用螺栓連接。部件A與部件B對接面上留有加工余量,部件A對接面上有若干初始對接小孔。裝配時首先要完成對接面銑切加工,保證兩個部件貼合,其次要對對接孔進行加工,保證兩個部件對接孔的精度和同軸度,最后安裝螺栓螺母進行兩個部件的裝配。
目前工藝方法為在貼合面涂抹紅鉛粉,檢查兩個部件平面貼合情況,貼合后兩部件同時鉆、鉸至終孔。加工面采用人工刮削,加工質量主要依靠操作人員技能與經驗,人工刮削方法不僅費時費力,且由于加工數據不能直觀讀取,易產生質量超差,在打磨鋼件與硬度較高的產品時會發生打磨片破裂后飛擊傷人的不安全事故。對接孔孔徑精度H7使用人工鉸孔,由于產品材料較硬,人工鉸孔難度較大,加工費時費力。
傳統方法:裝配對接加工面采用人工刮削,加工質量主要依靠操作人員技能與經驗,人工刮削方法不僅費時費力,且由于加工數據不能直觀讀取,易產生質量超差,在打磨鋼件與硬度較高的產品時會發生打磨片破裂后飛擊傷人的不安全事故。對接孔孔徑精度要求高,使用人工鉸孔,由于產品材料較硬,人工鉸孔難度較大,加工費時費力。
目前需要通過對加工面進行掃描獲得三維圖形,應用軟件算法自動計算出加工量,然后自動生成數控加工程序,使得數控機床能夠完成待裝配產品貼合面自動加工。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克服了傳統的裝配對接部位端面加工工藝方法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精度高、效率高,且可提高裝配產品質量的自動精加工工藝方法
技術方案
一種裝配對接部位端面自動精加工工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分析待加工部位特征
待裝配產品部件A與部件B需進行對接裝配,部件A與部件B對接面上留有加工余量,這是對接面能進行自動化銑削的必要條件;部件A對接面上有若干初始對接小孔能作為基準孔,這是對接面能進行自動化制孔的必要條件。
2)加工設備選擇、安裝、布置
選用臥式數控機床作為加工設備,該機床通過電主軸更換刀具從而實現銑削平面、鉆孔、擴孔、鉸孔功能。
將設備安裝在直線運動導軌上,該直線導軌位于部件A與部件B的對接面之間,且與對接面相對平行。
實現自動化加工功能需要布置三個工作單元:運動單元、加工單元、激光掃描單元。
運動單元由三個互相垂直的直線運動導軌與旋轉運動臺組成,主要用于實現激光掃描單元與加工單元在產品對接面掃描和加工位置的全覆蓋。
加工單元主要用于實現對產品對接面的銑削和制孔加工。
激光掃描單元主要功能是掃描獲取對接面表面特征。
3)激光掃描設備的選擇、安裝、坐標系標定
激光掃描設備選用體積小、精度高,且量程可滿足待加工區域掃描需求,能固定安裝,能與人機界面建立通訊,能輸出掃描平面位置信息的激光掃描設備。
激光掃描設備直接安裝在機床電主軸尾部,利用機床移動來帶動激光掃描設備進行對接面掃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陜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5444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