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余度設計的雙通道飛機發電機控制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53430.1 | 申請日: | 2020-06-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5628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9 |
| 發明(設計)人: | 孫文緞;李鍇;張磊;周志;付婷;江鑒行;金媛媛;張叢叢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P9/08 | 分類號: | H02P9/08;H02P9/10;H02H7/06;H02J9/06 |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余度 設計 雙通道 飛機 發電機 控制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雙余度設計的雙通道飛機發電機控制裝置,所述的裝置在原有的發電機控制裝置單通道基礎上增加一個組成和功能相同的通道,具有主控通道和備份通道,在兩個控制通道中間設計有轉換控制電路,當飛機電源系統啟動時,先由發電機控制裝置的備份通道完成對發電機的建壓,完成建壓后自動轉換到主控通道,主控通道對直流發電系統進行正常控制,當主控通道故障時自動轉換到備份通道。該裝置設計原理可靠有效,可有效減少發電機控制裝置故障進而提高飛機電源系統的可靠性,提高維護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路設計領域,具體為一種雙余度設計的雙通道飛機發電機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地,單發飛機設計有一個發電機和發電機控制電路,與雙發飛機設計有兩個發電機和發電機控制電路相比較,安全裕度差,電源系統出現斷電故障概率大。實際上,已經多次發生單發飛機因發電機控制電路故障,造成飛機空中斷電飛行事故征候,嚴重危及飛行安全。
為解決上述問題,設計有一種數字式雙余度發電機控制裝置(授權公告號:CN202997682U),采用的是雙通道、雙電源、數字式控制技術方案,該方案雖然達到了雙余度設計目的,且具有精度高、在線顯示故障和易于檢測的優點,提高了發電機供電控制的可靠性,但因采用雙電源方案,且數字式控制設計線路復雜,使得成本高且不易實現。
設計一種雙余度設計的雙通道飛機發電機控制裝置,采用單電源和模擬式轉換控制電路的技術方案,使得該裝置具有主控通道和備份通道,當發電機控制裝置中主通道電路發生故障時,能夠自動轉換到備份通道工作,保證發電機對飛機電網持續供電,將更加易于實現、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雙余度設計的雙通道飛機發電機控制裝置,具有主控通道和備份通道,當發電機控制裝置中主控通道發生故障時,能夠自動轉換到備份通道工作,保證發電機對飛機電網持續供電。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該裝置在原有的發電機控制裝置基礎上增加一個組成和功能相同的通道,具有主控通道和備份通道,每個通道都有電壓調節、過壓保護及復位、壓差接通及反流保護、緊急跳閘、過壓自檢等功能,同時在兩個控制通道中間設計有轉換控制電路,當飛機電源系統啟動時,先由發電機控制裝置的備份通道完成對發電機的建壓,完成建壓后自動轉換到主控通道,主控通道對直流發電系統進行正常控制,當主控通道故障時自動轉換到備份通道。
進一步地,所述的發電機控制裝置包括主控通道C1、備份通道C2、通道控制繼電器J1、通道隔離繼電器J2、通道隔離繼電器J3、隔離二極管E1、隔離二極管E2、隔離二極管E3、磁保持繼電器J4、維護按鈕K、信號接口C3。發電機控制裝置與匯流條4P、接觸器3P、發電機1P連接,實現發電機控制裝置對發電機的控制。
發電機控制裝置內部,主控通道C1、備份通道C2通過通道控制繼電器J1、通道隔離繼電器J2和通道隔離繼電器J3與信號接口C3連接,輸出控制信號。
主控通道C1、備份通道C2的轉換,通過主控通道C1和備份通道C2的18號端輸出的信號控制通道控制繼電器J1的觸點通斷,實現主控通道C1、備份通道C2的輸出控制,同時通過通道隔離繼電器J2和通道隔離繼電器J3進行通道隔離,防止因故障不工作的通道突然工作造成繼電器拍合。
磁保持繼電器J4實現備份通道C2工作指示功能,該繼電器通過接收通道控制繼電器J1、通道隔離繼電器J2、通道隔離繼電器J3輸出的備份通道C2信號而工作,輸出備份通道C2工作信號給信號接口C3,實現狀態指示。維護按鈕K的作用是,當維護人員按壓維護按鈕K后,解除磁保持繼電器J4的工作,停止輸出備份通道C2工作信號。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設計的雙余度設計的雙通道飛機發電機控制裝置,設計原理可靠有效,可有效減少發電機控制裝置故障進而提高飛機電源系統的可靠性,提高維護性,對確保飛行安全意義重大。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5343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