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雙向縱坡豎曲線橋梁頂推梁體轉動自適應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552183.3 | 申請日: | 2020-06-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7718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7 | 
| 發(fā)明(設計)人: | 楊文爽;闕水杰;嚴和仲;劉華;岳青;秦照付;譚沸良;謝文昌;楚民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橋隧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1/08 | 分類號: | E01D21/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0061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向 縱坡豎 曲線 橋梁 頂推梁體 轉動 自適應 控制 方法 | ||
本發(fā)明公開了雙向縱坡豎曲線橋梁頂推梁體轉動自適應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主梁成橋梁底支撐線形擬合為同一半徑的圓曲線;抬高主梁,使梁底線形與擬合圓曲線最小高差大于0;調整各個頂推支墩墩頂?shù)母叨仁苟枕敻叱涛挥跀M合圓曲線上;在各支墩對應位置處按擬合圓曲線的切線坡度設置滑道坡度,通過主動調整梁底與墩頂支撐間活動墊塊的高度,使梁體始終無間隙支撐于擬合圓曲線上,使梁體按照擬合圓曲線自適應轉動。本發(fā)明將雙向縱坡復雜豎曲線橋梁主梁頂推施工轉化為主梁以固定圓心轉動的施工,將梁的轉動分散到每一步頂推過程中,成為一個自適應的過程,控制方法簡單明了,減少了單個支墩墊塊高度調整的工作量。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雙向縱坡豎曲線橋梁頂推梁體轉動自適應控制方法,屬于橋梁施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主梁的豎曲線線形不同時其頂推施工方法有很大差異。當主梁豎曲線線形為直線時,其頂推施工為主梁的平動,如下圖1所示;當主梁豎曲線線形為圓曲線時,其頂推施工為主梁的轉動,如下圖2所示;當主梁豎曲線線形為雙向縱坡復雜線形,如“直線+圓曲線+直線”時,其頂推施工為主梁的平動和轉動,如下圖3、圖4、圖5、圖6所示。
主梁豎曲線線形為直線及圓曲線時,頂推施工過程中不存在支點墊塊高度的調整,其受力明確。雙向縱坡復雜豎曲線橋梁頂推施工過程中,各支點的高程須適應已拼接梁段的無應力線形,控制好各支點的相對高程,確保主梁結構及臨時結構受力在安全范圍,同時為了達到上坡、下坡的目的,并便于未拼接梁段的拼接,須適時通過支墩墊塊高度的調整使主梁整體轉動。
整體轉動須以某支墩頂部為中心,控制好其它支墩的相對高程,根據(jù)到中心支點的距離同時同比例升高或降低,整個過程須各個調整點基本同步進行,操作難度大、風險高;對于頂推距離長、主梁線形復雜的橋梁其頂推過程中轉動時機、墊塊高度調整是一項復雜的技術工作,需通過不斷試算確定。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向縱坡豎曲線橋梁頂推梁體轉動自適應控制方法,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須以某支墩頂部為中心,控制好其它支墩的相對高程,根據(jù)到中心支點的距離同時同比例升高或降低,實現(xiàn)整體轉動,整個過程須各個調整點基本同步進行,存在操作難度大、風險高的缺陷。
雙向縱坡豎曲線橋梁頂推梁體轉動自適應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主梁成橋梁底支撐線形擬合為同一半徑的圓曲線;
抬高主梁,使梁底線形與擬合圓曲線最小高差大于0;
調整各個頂推支墩墩頂?shù)母叨?,使墩頂高程位于擬合圓曲線上;
在各支墩對應位置處按擬合圓曲線的切線坡度設置滑道坡度;
通過主動調整梁底與墩頂支撐間活動墊塊的高度,使梁體始終無間隙支撐于擬合圓曲線上,使梁體頂推施工轉化為沿著擬合圓曲線自適應轉動。
進一步的,梁體自適應轉動過程中,各支墩采取主動落梁控制。
進一步的,所述主動落梁控制包括以下步驟:
頂推前,主梁通過墊塊支撐受力,使滑道與梁底間支撐;
通過在滑靴設置豎向千斤頂分級主動頂緊,使主梁梁底與墊塊支撐脫離;
通過在滑靴上設置水平千斤頂推出,使滑靴與主梁一起沿滑道滑動;
主動調整支撐處梁底與滑道間的活動墊塊高度,以梁底與滑道間無高差為原則控制,滑靴處豎向千斤頂分級卸載,滑靴上水平千斤頂收縮,滑靴歸位,進入下一頂推循環(huán)。
進一步的,所述擬合圓曲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橋隧技術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中鐵橋隧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5218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