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線粒體IGS56序列的哈蟆油真偽鑒定和定量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52026.2 | 申請日: | 2020-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7538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20 |
| 發明(設計)人: | 楊勇;盧丹;李小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Q1/6888 | 分類號: | C12Q1/6888;C12Q1/6851;C12Q1/686;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吉林長春新紀元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驥 |
| 地址: | 130012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線粒體 igs56 序列 哈蟆油 真偽 鑒定 定量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線粒體IGS56序列的哈蟆油真偽鑒定和定量方法,屬于分子生物學檢測和定量領域。公開了線粒體IGS56序列特征以及三對相關引物的序列特征,用于名貴藥材哈蟆油真偽鑒定和定量分析的,IGS56序列為近源物種線粒體基因組序列比對中的高變異區域,首次實現了對近源物種來源的哈蟆油正偽品的鑒定,推廣的技術門檻較低,同時能快速、穩定地區分哈蟆油正品與相關偽品。進一步,本發明還公布了一種使用F3/R3引物對進行哈蟆油藥材定量分析的熒光定量PCR方法;該法特異性較高,相比藥典中現行高效液相色譜法在種屬特異性方面優勢明顯,本發明是對新版中國藥典記載及現有技術的合理補充,具有較強的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分子生物學檢測和定量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蛤蟆油藥材的真偽鑒定的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和一種定量分析的熒光定量PCR方法。
背景技術
哈蟆油(Ranae Oviductus)是1985年首次納入藥典的一味名貴藥材,為中國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雌蛙干燥輸卵管。自1985年首次納入至2020最新版藥典,哈蟆油基源動物的描述均沿用1938年至1940年Boring的歐洲林蛙(Ranatemporaria)中國林蛙亞種的命名方式。1940年,黑龍江林蛙(Rana amurensis)、中國林蛙(Rana chensinensis)和東北林蛙(Rana dybowskii)等均被歸入歐洲林蛙中國林蛙亞種。隨著中國林蛙亞種與歐洲林蛙在染色體數等方面的差異被發現,原中國林蛙亞種指代的黑龍江林蛙(R.amurensis)、中國林蛙(R.chensinensis)和東北林蛙(R.dybowskii)分別于1955年、1981年和1999年獨立成有效種,亞種命名方式已成為歷史。因此,中國藥典中持續使用亞種方式已嚴重滯后,在學術界引起長期爭議。因東北林蛙(R.dybowskii)在1985年尚未獨立成種,1985版中國藥典的中國林蛙亞種的命名方式指代的應為中國林蛙(R.chensinensis)和東北林蛙(R.dybowskii),而非狹義的中國林蛙(R.chensinensis)。依據《本草圖經》、《本草綱目》以及《四庫全書》等經典古籍記載,哈蟆油最早主產于我國東北地區,結合我國目前哈蟆油的主產地也為東北地區,目前學術界很多學者建議將藥典中哈蟆油基源動物修改為東北林蛙(R.dybowskii)。因產地和產量的限制,市場上的哈蟆油的價格非常昂貴,存在較多偽品。主要偽品包括來源于黑龍江林蛙(R.amurensis)、桓仁林蛙(R.huanrensis)、青蛙(Rana nigromaculata)、牛蛙油(Rana catesbeianna)和中華大蟾蜍油(Bufo gargarizans)等蛙科動物來源的干燥輸卵管。
目前藥典中記載的哈蟆油鑒別和定量方法為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1-甲基海因。然而因1-甲基海因作為一種化學小分子,在蛙科動物中存在較為廣泛,特異性較差。近年來,特異性較強的DNA分子鑒定技術逐漸在中藥材鑒定領域應用。DNA條形碼(DNA barcoding)技術是首個于2010年納入藥典指導原則的中藥材分子鑒定方法,該法基于細胞色素C氧化酶亞基(COI)的編碼基因序列,借助于COI基因擴增和測序完成藥材分子鑒定。DNA條形碼在應用存在非特異性擴增、檢測時間較長(含測序環節)和檢測成本(含測序成本)和技術門檻較高(需分析測序結果)等明顯劣勢。部分國內學者采用特異性更強的聚合酶鏈式反應方法(PCR)在烏鞘蛇、蘄蛇、川貝母和金錢白花蛇等4味藥材中嘗試基于PCR技術的分子鑒定,并分別于2010年和2015年進入中國藥典。2020年新版中國藥典中新增聚合酶鏈式反應法通用技術要求(1001),可見PCR方法進行中藥材分子鑒定呈現較好的前景。哈蟆油的分子鑒定方法尚未進入中國藥典,多個課題組(石林春等;王孟虎等)主要是基于COI基因測序建立DNA條形碼技術。也有其他學者(黃璐琦等)基于線粒體基因組另外一個編碼Cyt B的編碼區設計PCR方法進行鑒定。然而上述的現有分子鑒定技術中,僅涉及對蟾蜍、青蛙、黑龍江林蛙或者牛蛙等相對遠源的偽品進行鑒定,而缺乏針對中國林蛙、東北林蛙和桓仁林蛙在內的近源正偽品鑒別的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大學,未經吉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5202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