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光伏組件功率損耗評估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51964.0 | 申請日: | 2020-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6669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常浩然;張臻;伍敏燕;王潤森;于書魁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06F111/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成 |
| 地址: | 213022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組件 功率 損耗 評估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光伏組件功率損耗評估方法,包括將光伏組件功率損耗分為電學損耗與光學損耗;建立光伏組件電學損耗模型,建立電池端串聯電阻實際計算模型和組件端串聯電阻實際計算模型;建立光伏組件光學損耗模型,建立電池端光生電流實際計算模型和組件端光生電流實際計算模型。在理論計算公式的基礎上,根據光伏電池/組件的實際結構,修正了光生電流與串聯電阻的計算公式,建立光生電流與串聯電阻的實際計算模型,將修正后的光生電流與串聯電阻帶入功率損耗模型,得到電池端的功率損耗模型,在電池端功率損耗模型的基礎上推廣到組件端功率損耗模型。由該模型可以準確預測電池/組件的I?V特性(電學特性),為提高電池功率提供理論支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伏組件功率損耗評估方法,屬于光伏發電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太陽電池、光伏組件的基本材料性能和結構尺寸參數是電池和組件電性能的直接決定因素。因此說,從理論上研究這些參數的算法,與電池和組件電性能參數的計算關聯起來建立模型,實現預測,對于其發電原理的研究與性能提升的優化具有重要意義。
功率損耗可以分為光學損失和電學損失,在等效電路中,光學損失影響的主要是光生電流值,電學損失影響的主要是串聯電阻值。然而傳統的理論計算公式所表征的各物理量與太陽電池/光伏組件的實際結構不盡相同,理論公式難以準確的計算或預測實際太陽電池/光伏組件的功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理論計算公式所表征的各物理量與太陽電池/光伏組件的實際結構不盡相同,理論公式難以準確的計算或預測實際太陽電池/光伏組件的功率的不足,本發明建立光生電流實際計算模型與串聯電阻實際計算模型,在此基礎上開發電池端功率損耗模型和組件端功率損耗模型,提供一種光伏組件功率損耗評估方法,實現光伏組件的I-V特性評估。
本發明公開一種光伏組件功率損耗評估方法,包括:
建立光伏組件電學損耗模型;
通過修正電學損耗理論公式修正光伏組件電學損耗模型,建立電池端串聯電阻實際計算模型,所述電池端串聯電阻實際計算模型拓展后建立組件端串聯電阻實際計算模型,計算電池端和組件端串聯電阻實際功率損耗;
建立光伏組件光學損耗模型;
通過修正光學損耗理論公式修正光伏組件光學損耗模型,,建立電池端光生電流實際計算模型,所述電池端光生電流實際計算模型拓展后建立組件端光生電流實際計算模型,計算電池端和組件端光生電流實際功率損耗。
進一步的,
所述光伏組件電學損耗模型包括單面太陽電池串聯電阻模型和推廣的單面光伏組件串聯電阻模型。
進一步的,
所述單面太陽電池串聯電阻模型為:
Rs=Rfinger+Rfrontcontact+Remitter+Rleft
Rfinger為柵線電阻、Remitter為發射區電阻、Rfrontcontact為柵線與發射區接觸電阻、Rleft為剩余電阻。
進一步的,
通過修正電學損耗理論公式修正所述單面太陽電池串聯電阻模型,修正后建立的單面太陽電池串聯電阻實際計算模型為:
Rs=Rfinger1+Rbusbar+Rfrontcontact+Remitter+Rbase+Rrearside;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未經河海大學常州校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5196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