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VPN技術的海網網絡管理監控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51603.6 | 申請日: | 2020-06-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1163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5 |
| 發明(設計)人: | 韓兆摞;黃繼龍;李景;劉郁雯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海網信息系統集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6 | 分類號: | 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宮建華 |
| 地址: | 221000 江蘇省徐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vpn 技術 網絡 管理 監控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網絡監控技術領域的一種基于VPN技術的海網網絡管理監控系統,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別電性輸入連接信息整理模塊、信息認證模塊和數據上傳模塊,且控制器分別電性輸出連接信息存儲模塊、信息監測單元和信息收發模塊,所述信息整理摸電性輸入連接信息采集模塊,且數據上傳模塊電性輸入連接云服務器,所述信息收發模塊分別電性輸出連接信息獲取模塊、信息發送模塊和信息驗證模塊,所述信息檢測單元分別電性輸入防火墻和安全網關模塊,且信息檢測單元分別電性輸出連接入侵檢測模塊、漏洞掃描模塊和身份認證模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網絡監控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基于VPN技術的海網網絡管理監控系統。
背景技術
網絡安全是指網絡系統的硬件、軟件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或惡意的原因遭受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絡服務不中斷,攻擊者在對網絡進行竊聽、控制等攻擊行為時,首先要將自己的設備接入網絡。目前,網絡設備之間通常是通過網線、網絡接頭和網絡接口相互配合實現網絡通信的,并且網絡接口和網絡接頭都采用RJ45標準,這就會給網絡安全帶來隱患。
現有的網絡監控系統大多為軟件層面的保護,有些企業公司的內部網絡,通過采用局域網的方式,斷開與外部互聯網的連接以保證自身的網絡安全。但是為了業務拓展,往往會有部分接入內網的設備,如共享打印機、網絡攝像頭等,這就給攻擊者留下了攻擊的可能性。攻擊者如果將這些設備的網線接入自己的設備中,就有可能實現對內網的入侵,即使企業安裝了安全軟件,這些軟件也通常是通過IP地址、MAC地址來驗證接入者身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VPN技術的海網網絡管理監控系統,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基于VPN技術的海網網絡管理監控系統,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別電性輸入連接信息整理模塊、信息認證模塊和數據上傳模塊,且控制器分別電性輸出連接信息存儲模塊、信息監測單元和信息收發模塊,所述信息整理摸電性輸入連接信息采集模塊,且數據上傳模塊電性輸入連接云服務器,所述信息收發模塊分別電性輸出連接信息獲取模塊、信息發送模塊和信息驗證模塊,所述信息檢測單元分別電性輸入防火墻和安全網關模塊,且信息檢測單元分別電性輸出連接入侵檢測模塊、漏洞掃描模塊和身份認證模塊。
優選的,所述身份認證模塊對接入主機的用戶名和密碼進行核驗。
優選的,所述數據記錄模塊對接入主機的硬件信息、應用程序、存儲數據、接入外設、資產轉移進行監控記錄。
優選的,所述數據上傳模塊每隔十分鐘將數據記錄模塊中記錄的數據上傳到云服務器。
優選的,所述信息發送模塊、信息驗證模塊和信息獲取模塊內部均設有無線通信模塊。
優選的,所述防火墻用于分析防火墻數據并根據入侵檢測技術確定入侵來源的入侵檢測模塊,用于對系統進行全面掃描并及時更新補丁的漏洞掃描模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VPN輸入模塊能夠將脫離監控范圍的主機強制納入管理監控,VPN認證模塊對接入的主機進行信息核驗,數據記錄模塊對接入主機的工作數據進行監控記錄,數據上傳模塊將數據記錄模塊中記錄的數據上傳到云服務器,保證監控數據的完整度,接入檢測模塊檢測是否有外部設備接入,信息獲取模塊獲取接入外部設備的驗證信息,信息發送模塊將信息獲取模塊中獲取的驗證信息發送給信息驗證模塊,信息驗證模塊對外部設備的驗證信息進行核驗,連接斷開模塊對驗證信息核驗不合格的外部設備斷開連接,從而能夠對外部存有安全隱患的設備進行隔離,保證內網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信息收發模塊原理圖;
圖3為本發明信息檢測單元原理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海網信息系統集成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海網信息系統集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5160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