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復雜構造含逆掩斷裂的地震反演儲層預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50738.0 | 申請日: | 2020-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6555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高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 主分類號: | G01V1/28 | 分類號: | G01V1/28;G01V1/30;G01V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勁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曹玉清 |
| 地址: | 430074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雜 構造 含逆掩 斷裂 地震 反演 預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復雜構造含逆掩斷裂的地震反演儲層預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對待測區域進行實地測井,通過地質雷達、地質錘、土壤檢測器等物品探測需要使用的數據,并對其進行記錄,同時利用含逆掩斷層的地震解釋方法進行地質層位解釋和斷層解釋;然后將地質層位段和斷層相連接,形成新層位,同時將新層位沿著斷層的位置進行上下層連接,本發明通過將地質層位段和斷層相連接,形成新層位,同時將新層位沿著斷層的位置進行上下層連接,形成斷塊或者連接的層位,然后再對斷塊或者連接的層位進行層位屬性提取,從而完成對含逆掩斷裂的復雜構造儲層的地震反演,進而能夠使得使斷點清晰、斷層下盤數據可信,而且計算簡便,耗時較短,利于使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地震反演儲層預測領域,具體為復雜構造含逆掩斷裂的地震反演儲層預測方法。
背景技術
地震記錄是震源產生的地震子波傳播到地下遇到反射界面反射回地震后被記錄的結果,通常認為地震波在地下介質中傳播可以簡化成Wilson模型方程,即地震記錄是地震子波與反射系數序列的褶積結果,地震波在地下介質中傳播的速度受介質的密度、孔隙度、流體類型、流體含量等物性參數影響,地下介質的作用就相當于一個濾波器,因此,地面接收的地震信號是地下介質的綜合響應,地震反演是根據反射地震記錄求取地下介質物性參數的反問題求解的統稱。
而目前地震反演方法主要有道積分、稀疏脈沖反演、基于模型的反演、隨機反演等算法,但是這些反演計算大都是正斷層或無斷層的模型下進行計算的,而在對含逆掩斷裂的復雜構造儲層進行地震反演時,對其逆掩區域的處理方式:一、只取斷層上盤或下盤來完成地震反演的儲層預測,這樣可能導致信息丟失,形成錯誤的判斷,作出不充分的決策,二、通過在將地震剖面按斷層的分布進行分區建模,斷層區域外按正常方式處理,斷層區域內分上、下盤處理,反演計算時也采用建模相同的方式處理,這樣對于逆掩區域的處理雖然較為全面,但是極為的麻煩,增加了工作量的同時也增加了計算量,耗費大量的時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復雜構造含逆掩斷裂的地震反演儲層預測方法,解決了背景技術中提到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技術方案:
復雜構造含逆掩斷裂的地震反演儲層預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對待測區域進行實地測井,通過地質雷達、地質錘、土壤檢測器等物品探測需要使用的數據,并對其進行記錄,同時利用含逆掩斷層的地震解釋方法進行地質層位解釋和斷層解釋;
S2、然后將地質層位段和斷層相連接,形成新層位,同時將新層位沿著斷層的位置進行上下層連接,形成斷塊或者連接的層位,并對斷塊或者連接的層位進行層位屬性提取;
S3、接著建立地質模型,根據上述步驟中得到的實地數據以及新層位建立地質模型;
S4、將斷層區域上下盤之間形成的新層位通過約束稀疏脈沖的基本假設,得到目標函數,然后采用遞推算法結合初始波阻抗趨勢,得到波阻抗模型;
S5、將上述步驟中建立的地質模型以及波阻抗模型中得到的數據,帶入到內部進行計算,將目前的地質情況以數字或者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
S6、對上述步驟中得到的數據經過地層框架模型和合成記錄,以三維疊后地震數據為基礎,利用地震子波以及初始模型趨勢模型,進行波阻抗反演,最終得到精細反演結果。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S1中,對實地進行測井時,需要對測井資料做標準化分析,同時需要對地震資料進行細致處理,并提取地震子波。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S2中,當斷層穿透相鄰兩個層位時,需要對斷塊進行封閉,同時需要保證斷塊的封閉操作在兩層之間進行,而當斷層沒有穿透兩層層位時,只需連接上下層位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未經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5073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