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可信計算的車輛綜合信息采集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50287.0 | 申請日: | 2020-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5382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9 |
| 發明(設計)人: | 蔡鵬;黎鐵;劉贏 | 申請(專利權)人: | 德威可信(蘇州)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9/32 | 分類號: | G06K9/32;G06K9/00;G06F16/51;G06F16/58;G06F16/583;G06F21/60;G08G1/017 |
| 代理公司: | 廣東省暢欣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631 | 代理人: | 耿佳 |
| 地址: | 215008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可信 計算 車輛 綜合信息 采集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車輛綜合信息采集技術領域的一種基于可信計算的車輛綜合信息采集裝置,通過可信軟件棧度量信息采集軟件模塊,對車輛牌照、車型、人臉識別、MAC掃描和數據融合單元等軟件模塊進行可信度量,車輛綜合信息采集系統通過攝像頭傳感器,采集車輛的多角度照片,以車牌號為索引,對車型識別、人臉識別、MAC地址識別信息進行車輛綜合信息畫像,且本發明的數據過程是基于可信芯片,完成了數據的加密和解密過程,并通過數據融合單元對車輛綜合信息進行畫像,能夠通過多種傳感器,同步獲取車輛和人員的信息,并綜合處理得到相關車輛畫像。同時,該裝置基于可信芯片提供物理保護,能夠防止該系統被入侵和破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綜合信息采集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基于可信計算的車輛綜合信息采集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深入發展,人類社會正在從信息化社會向智慧型社會過渡,大量基礎設施面臨著從自動化、信息化向智能化的轉變。以智慧交通為例,智能化汽車中部署了各種傳感器,用于路上的自動輔助駕駛,并能夠自動尋找周圍可以入駐的停車場,極大地緩解了交通壓力,方便了人們出行。在這個過程中,車輛信息管理系統發揮了重要作用。車輛管理系統就是用于實現對停車場內車輛出入、引導的自動化管理系統。但是,現有的管理系統的功能單一簡單,不能滿足未來對車輛的綜合信息識別、采集和智能化處理的需求。同時,車輛信息采集系統往往暴露在外部不可控的環境中,面臨著被黑客入侵、暴力破壞等相應威脅,亟需通過安全手段進行加固,保障其始終處于受控狀態,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基于可信計算的車輛綜合信息采集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可信計算的車輛綜合信息采集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基于可信計算的車輛綜合信息采集裝置,本發明的有效性依賴以下三個條件:
(1)車輛綜合信息采集裝置部署了可信計算芯片,并在啟動過程中使用了可信啟動。
(2)車輛綜合信息采集裝置可以協同工作。
(3)車輛綜合信息采集裝置接入多種傳感器(MAC網絡掃描傳感器、車牌識別傳感器、人臉識別傳感器等)。
本發明的主要流程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車輛綜合采集設備上電,依托通用可信計算方法,完成對關鍵硬件和可信軟件棧的可信度量,確保有安全可靠的啟動環境。
步驟2:操作系統和可信軟件棧啟動,通過可信軟件棧度量信息采集軟件模塊,對車輛牌照、車型、人臉識別、MAC掃描和數據融合單元等軟件模塊進行可信度量,驗證結果是否正確。如果出現錯誤,則中止啟動流程,并發出報警信號和報警信息。
步驟3:如果驗證結果正確,則車輛綜合信息采集系統通過車牌識別攝像頭傳感器,采集車輛的車牌照片,進行車牌識別,得出車牌號信息。
步驟4:車輛綜合信息采集系統通過攝像頭傳感器,采集車輛的多角度照片,以車牌號為索引進行數據加密存儲。
步驟5:車輛綜合信息采集系統通過無線網絡傳感器(路由器)對各個信道監聽,采集當前區域內各個通信信道內的MAC地址信息,然后調用可信芯片數據保護接口,以車牌號為索引進行數據加密存儲。
步驟6:車輛綜合信息采集系統通過攝像頭采集人臉照片數據,以車牌號為索引進行數據加密存儲。
步驟7,通過數據融合單元進行數據融合,以車牌號為索引,對車型識別、人臉識別、MAC地址識別信息進行車輛綜合信息畫像,且本發明的數據過程是基于可信芯片,完成了數據的加密和解密過程,并通過數據融合單元對車輛綜合信息進行畫像。
優選的,步驟7中的數據融合單元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德威可信(蘇州)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德威可信(蘇州)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5028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