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增大水平角度的光學透鏡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49037.5 | 申請日: | 2020-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85107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04 |
| 發明(設計)人: | 區勁鵬;黃達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青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3/00 | 分類號: | G02B3/00;G09F9/33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哲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謝嘉舜 |
| 地址: | 528200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增大 水平 角度 光學 透鏡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增大水平角度的光學透鏡,包括出光部;出光部具有入射平面以及出光面;入射平面垂直于水平面;出光面與水平面相交形成第一曲線,第一曲線具有全反射段以及與全反射段相鄰的折射段,從入射平面射入的光至少有部分在全反射段進行全反射,并在全反射后通過相鄰的折射段射出;出光面與豎直面相交形成第二曲線,豎直面分別與入射平面以及水平面垂直,第二曲線向遠離入射平面的方向凸出。本發明的增大水平角度的光學透鏡,其能解決目前SMD戶外顯示屏在垂直(上下)方向上光利用率不高,但使用普通凸透鏡后,水平(左右)方向的可視角度又偏小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學透鏡,尤其涉及一種增大水平角度的光學透鏡。
背景技術
市場上常用的SMD類顯示屏,其在水平(左右)方向和垂直(上下)方向上的可視角度基本是一致的,大約為120°。當SMD類顯示屏在戶外使用時,在垂直(上下)方向上,一些大角度的光將會射向空中,這樣造成一定程度的光污染,影響周邊高樓層居民的生活。目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常見的做法是,在顯示屏面罩上增加垂直(上下)方向的擋光檐,或者使用凸透鏡來改變垂直(上下)方向的可視角。簡單粗暴的使用擋光檐阻礙光線的傳播,會使得一部分向上傳播的光未被利用,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費。而利用凸透鏡的聚光作用,可以使得垂直(上下)方向上的可視角度變小(可以降低至60°左右),且不會降低光線的利用率,但使用透鏡的聚光作用同時也會使得水平(左右)方向上的可視角度變小,這樣小的水平可視角度,使得該顯示屏只能在特定的場合使用。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增大水平角度的光學透鏡,其能解決目前SMD戶外顯示屏在垂直(上下)方向上光利用率不高,但使用普通凸透鏡后,水平(左右)方向的可視角度又偏小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增大水平角度的光學透鏡,包括:出光部;所述出光部具有入射平面以及出光面;所述入射平面垂直于水平面;所述出光面與水平面相交形成第一曲線,所述第一曲線具有全反射段以及與所述全反射段相鄰的折射段,從所述入射平面射入的光至少有部分在全反射段進行全反射,并在全反射后通過相鄰的折射段射出;所述出光面與豎直面相交形成第二曲線,豎直面分別與所述入射平面以及水平面垂直,所述第二曲線向遠離所述入射平面的方向凸出。
進一步地,所述出光部的入射平面上還連接有導光柱,所述導光柱靠近所述入射平面一端的橫截面面積大于所述導光柱遠離所述入射平面一端的橫截面面積,所述入射平面的面積是導光柱靠近所述入射平面一端的橫截面面積的1.2-60倍。
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柱靠近所述入射平面的一端設置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導光柱側壁的錐度為0.1-10°。
進一步地,所述延伸部具有向下傾斜的斜面、階梯面或鋸齒面,所述斜面與導光柱下側的側壁的夾角為0-60°。
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柱與所述延伸部一體成型。
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柱與所述入射平面之間還設置有光路部,所述光路部的長度在0-10mm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柱的橫截面呈矩形或梯形。
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柱的形心在所述出光部的形心的上方。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曲線的全反射段與折射段的數量為多個,且所述第一曲線的多個全反射段與折射段關于所述出光部形心的豎直平面對稱。
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柱、光路部以及出光部一體成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青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佛山市青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4903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