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香味緩釋防紫外紡織品涂層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47302.6 | 申請日: | 2020-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4892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8 |
| 發明(設計)人: | 陳坤林;沈慧媛;張鈞皓;徐嫦悅;王雪梅;陳禹含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6N3/14 | 分類號: | D06N3/14;D06N3/12;D06N3/04;D06N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孫斌 |
| 地址: | 214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香味 緩釋防 紫外 紡織品 涂層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香味緩釋防紫外紡織品涂層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該涂層主要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所制成:水性樹脂10~50份,SiO2/纖維素雜化微膠囊5~40份,助劑0.1~5份,去離子水3~40份。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纖維素/SiO2雜化微膠囊的香味緩釋防紫外紡織品涂層,解決了現有功能紡織品功能單一,同時也解決了紡織品處理過程中耗時和成本高等問題。本發明利用涂層中纖維素/SiO2雜化微膠囊內部包覆香精,SiO2表面接枝UV吸收劑,將其應用于紡織品上可賦予紡織品香味緩釋防紫外等功能。本發明制備工藝綠色環保,可廣泛用于戶外服裝、家紡面料、室內裝飾品、防護服等方面。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紡織品涂層,具體涉及一種基于纖維素/SiO2雜化微膠囊的香味緩釋防紫外紡織品涂層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香味保健紡織品已受到了人們廣泛關注。盡管如此,但通常香精熱穩定性差,易揮發且易被氧化,如果直接將香精處理在紡織品上,香味不僅維持時間很短,并且耐水洗牢度差。此外,對于戶外紡織品,必須考慮紫外線的危害,長期遭受紫外線輻射會導致皮膚曬傷,會出現如紅斑、水皰、水腫等癥狀。隨著多功能織物涂層的發展,可以賦予織物以具有香味和抗紫外線的特性,能滿足人們高質量生活的需要。因此設計和制備多功能微膠囊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使香味具有長效緩釋作用還具有抗紫外性能。
目前,中國專利CN110924160A公開了一種防紫外棉織物面料的制備方法,通過組裝的方式將具有抗紫外的褶皺氧化石墨烯微球附于棉織物的表面,由于氧化石墨烯的紫外光吸收作用,從而賦予了織物面料的紫外防護性能,其紫外線防護指數UPF值可達到58以上。該處理面料只具有防紫外功能,功能單一,應用領域受限。CN110465250A公開了一種微膠囊復合壁材、微膠囊香精及其制備方法,該微膠囊的復合壁材由漢生膠、殼寡糖、去離子水和防腐劑組成,內部包裹增溶劑和香精,壁材中殼寡糖的加入,既可保護香精又有保濕作用。這種微膠囊可用于紡織品,可使得紡織品具有長效芳香性,但是該紡織品很少用于戶外紡織品,由于其不具備抗紫外性。盡管防紫外微膠囊或香味微膠囊都可以用于紡織品,但是功能單一的微膠囊在其應用方面將會受到限制,如何合成多功能微膠囊并一次性用于紡織品并賦予其多種功能還是具有一定挑戰。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纖維素/SiO2雜化微膠囊的香味緩釋防紫外紡織品涂層,解決了現有功能紡織品功能單一,同時也解決了紡織品處理過程中的耗時和高成本等問題。
本發明還提供了所述的香味緩釋防紫外紡織品涂層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
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一種香味緩釋防紫外紡織品涂層,主要由以下原料制備而成:水性樹脂10~50份,SiO2/纖維素雜化微膠囊5~40份,助劑0.1~5份,去離子水3~40份。其中,所述水性樹脂為水性聚硅氧烷樹脂、水性環氧樹脂、水性聚氨酯、水性氟碳樹脂、水性丙烯酸樹脂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助劑為柔軟劑、流平劑、附著力促進劑、抗靜電劑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纖維素/SiO2雜化微膠囊主要由5-10重量份UV紫外吸收劑、1~5重量份異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0.1-1重量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制成改性UV紫外吸收劑;再主要由1-8重量份乙基纖維素、1-5重量份香精、0.5-5重量份正硅酸乙酯、0.5-2重量份改性UV紫外吸收劑、5~20重量份乙酸乙酯、10-100重量份飽和乙酸乙酯水溶液、0.5-5重量份乳化劑、100-600重量份去離子水制成纖維素/SiO2雜化微膠囊。
作為優選,所述香精為茉莉花香精、檸檬香精、香草香精、百合香精、薄荷香精、薰衣草香精、古龍香精、艾草香精、桂花香精、紫羅蘭香精、依蘭香精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未經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4730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大豆親脂蛋白-姜黃素復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散熱裝置、終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