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簡易式模板固定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45951.2 | 申請日: | 2020-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7687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楊寧;趙明翔;趙美霞;郝陽;單奧博;趙成龍;孫道羽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E04G17/00 | 分類號: | E04G1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鄧道花 |
| 地址: | 221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簡易 模板 固定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簡易式模板固定器,包括用于固定模板的限位板和用于約束固定限位板的固定帶;所述限位板為L形,中間形成限位角,L形兩端各有一個固定槽,所述限位角角度與模板相應節點夾角角度相同;所述固定帶自身設置有可以調節帶長的調節機構;所述限位板有多個,分別卡在模板相應節點上,然后每個限位板上覆蓋所述固定帶,每個固定帶兩端分別固定在相鄰兩個限位板的固定槽內,通過調節機構縮短固定帶,將限位板緊固在模板上。本發明適用于狹小空間澆筑或特殊形狀構件澆筑模板節點的固定,占用空間小,固定的可靠性高,拆裝方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混凝土模板固定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簡易式模板固定器。
背景技術
混凝土模板固定是混凝土澆筑施工中的重要環節,現行的固定方法主要以腳手架進行固定,其存在的缺點是拆裝繁瑣,需要占用大量空間。受制于空間的需求,在一些狹小的空間下,就很難使用腳手架進行固定,同時腳手架對于特殊形狀的模板節點,也不太適合進行固定。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簡易式模板固定器,用于狹小空間澆筑或特殊形狀構件澆筑模板節點的固定,占用空間小,固定的可靠性高拆裝方便。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簡易式模板固定器,包括用于固定模板的限位板和用于約束固定限位板的固定帶;所述限位板為L形,中間形成限位角,L形兩端各有一個固定槽,所述限位角角度與模板相應節點夾角角度相同;所述固定帶自身設置有可以調節帶長的調節機構;所述限位板有多個,分別卡在模板相應節點上,然后每個限位板上覆蓋所述固定帶,每個固定帶兩端分別固定在相鄰兩個限位板的固定槽內,通過調節機構縮短固定帶,將限位板緊固在模板上。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該種簡易式模板固定器,可以事先預制出不同角度的限位板(通常節點角度為90度),當在狹小空間澆筑、特殊形狀構件澆筑和不可進行腳手架固定等情況時,把相應角度的限位板放置在相應模板節點外部,將固定帶兩端的固定在固定槽內,后拉動固定帶上的長度調節機構,使各限位板牢牢固定在相應節點處,達到固定的效果。用于狹小空間澆筑或特殊形狀構件澆筑模板節點的固定,占用空間小,固定的可靠性高,在固定結束時,通過調節機構松脫固定帶,即可取下,可以進行重復使用。
本發明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槽中心為圓孔,并由圓孔向一側延伸出矩形限位槽;所述固定帶中間設置有可以固定帶身長度的調節機構,固定帶兩端為固定鉤;所述固定鉤為鉤頭部分為圓餅狀,餅身朝下,通過一連接軸與固定帶連接,所述餅身直徑小于固定槽的圓孔直徑大于限位槽的寬度,所述連接軸軸徑小于限位槽的寬度;固定模板時,所述固定鉤鉤頭部分進入圓孔,連接軸從圓孔滑向一側的矩形限位槽,再通過調節機構縮短固定帶將固定鉤限制在矩形限位槽內緊固固定帶。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將固定帶兩端的固定鉤卡入對應的固定槽內卡實,后拉動固定帶上的長度調節機構,使各限位板牢牢固定在相應節點處,達到固定的效果,操作方便快捷。
本發明進一步的,所述圓孔向兩側延伸出矩形限位槽,兩側的矩形限位槽可分別用于固定兩個固定鉤。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這樣可以每個限位板可以通過兩條固定帶進行固定,進一步提高了限位板的可靠性。
本發明進一步的,所述限位板彎折處設有固定帶護圈,所述固定帶護圈由三個間距相同的凸塊組成,每個凸塊中心通孔,所述固定帶帶身穿在通孔內。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固定帶直接覆蓋在限位板上容易松脫,因此在制作限位板時,預先將固定帶穿在護圈內,可以有效防止固定帶脫離限位板。
本發明進一步的,所述固定鉤采用金屬材料錨固在固定帶上。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證固定鉤的強度,提高固定器的可靠性。
本發明進一步的,所述調節機構為織帶調節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未經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4595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