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坐姿狀態軀干損傷急救的分段式固定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43552.2 | 申請日: | 2020-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7156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孝強;王偉;楊玲玲;李璽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特色醫學中心 |
| 主分類號: | A61F5/05 | 分類號: | A61F5/05;A61F5/05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政濟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479 | 代理人: | 輦甲武 |
| 地址: | 20008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坐姿 狀態 軀干 損傷 急救 段式 固定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坐姿狀態軀干損傷急救的分段式固定器,它由軀干基板和自上而下分段設置于其上的組合式頭頸帶、腋下支撐棒、肩帶、腰部固定帶及托臀帶所組成。本發明針對軀干損傷患者急救時固定不充分及固定方式設置不合理而造成患者脊柱受力分擔不均、應力集中、易產生二次傷害及無法快速進行急救搬運、患者轉移等問題,而采用符合人體體型及生理形狀的人際工效學設計,對傷員軀干進行分段固定的方式,提供堅強固定,解決了固定與搬運中合理分配軀干受力的問題,從而減少軀干損傷患者固定及轉運過程中的二次傷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緊急醫療固定及救援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坐姿狀態軀干損傷急救的分段式固定器。
背景技術
現代戰爭的激烈程度和科技含量較傳統戰爭有了很大的提升,這就需要大量的戰機與飛行員參與其中,在這種情況下,飛行員受傷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如何在飛機遇險迫降后讓飛行員盡快脫離座艙及減少繼發性損傷始終是救護的關鍵,而飛行員受傷部位多為頭頸、脊柱,故離機搶救前必須先防護固定以避免其發生繼發性損傷。對于傘兵,跳傘損傷在平時訓練和戰時傘降中極為常見,而著陸傷最為多見的損傷部位就是下肢及脊柱。對于海軍,我國救援裝備的先進程度落后于歐美,近年來,海上衛勤及戰創傷救治領域的研究已逐漸成為熱點。
相比肢體的骨折,軀干的骨折處理因要考慮呼吸、搬運等影響,相對較難,其衛生裝備水平已成為衡量各國戰爭衛生救護的指標之一。如何縮短救援時間,提高救援效率,對傷員進行救護、快速轉移后送和優良救治相結合,已成為救援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急救的產品中,較常見的為民用傷員固定抬板及PVC充氣軀干固定夾板,傷員固定抬板可對傷員進行頭部和脊柱的固定,采用塑料、充氣橡膠等材料,功能多樣,可組合使用;而PVC充氣軀干固定夾板本身呈柔性,使用時展開,內部含有縱向金屬支條。此類裝置一般體積較大、操作復雜,短時間內無法在機艙內飛行員坐姿情況下插入固定,所以不適合在飛機座艙環境下使用,而且其固定的綁帶主要是限制傷員的活動度,無法對飛行員懸吊拉出機艙。一些產品利用石膏、氣囊等裝置進行脊柱固定,這些方法在災害搶險救援、交通事故、建筑工程的搶救等情況下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飛行員座艙空間非常狹小,且座艙中存在很多精密儀器,石膏、氣囊等都不是最好的固定手段,而新發明的軀干固定器,如專利CN201620491353.0一種軀干固定裝置、CN201711009848.0一種患者體位定位器、CN201711500657.4一種多功能軀干固定身體懸空裝置等,均含有外框支架,體積較大,同樣不適合飛機座艙內的狹小空間使用。特別是現有裝備對傷員坐姿情況下近垂直起吊時對脊柱分段固定、合理分配受力以保護脊柱避免二次傷害方面欠考慮,常常造成傷員脊柱受力分擔不均、應力集中,胸部綁扎過緊,固定、起吊、轉移搬運時脊柱固定不牢靠、固定和受力不合理等產生更大傷害,影響傷員呼吸,甚至危及傷者生命。隨著近些年來我軍成批量裝備了大量如殲-15、殲-16、殲-20等三代和四代先進戰機,較之過去的二代戰機,這些戰機的科技含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時其座艙高度和艙蓋位置也有了較大的變化。因此,設計一款適合目前作戰和保障需求的飛行員快速急救裝置已經迫在眉睫。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用于坐姿狀態軀干損傷急救的分段式固定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特色醫學中心,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特色醫學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4355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