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碳纖維摻雜聚丙烯復合材料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43032.1 | 申請日: | 2020-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8467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24 |
| 發明(設計)人: | 程文鋒;李力;史正軍;宋明;韋瑋;羅運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8L23/12 | 分類號: | C08L23/12;C08L79/08;C08L13/00;C08K13/04;C08K7/06;C08K7/26;H01T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許慶勝 |
| 地址: | 51008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碳纖維 摻雜 聚丙烯 復合材料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碳纖維摻雜聚丙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碳纖維摻雜聚丙烯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在拉伸強度、彎曲強度、彎曲模量、缺口沖擊強度、導電性能和流動性方面均表現良好,且輕量化、耐高溫耐磨損。其中,碳纖維的加入,使得復合材料具有較高的拉伸強度、彎曲強度和彎曲模量;同時,由于碳纖維內部是類似石墨的層狀結構,相比于玻璃纖維的針狀結構,潤滑性更好,宏觀表現流動性要稍高;碳纖維在加工過程中沒有被剪切破壞,使得復合材料抵抗缺口沖擊破壞能力加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碳纖維摻雜聚丙烯復合材料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聚丙烯(PP)是一種重要的塑料,其原料豐富、價格低廉、工藝簡便、應用廣泛。然而,聚丙烯的沖擊韌性較低,收縮率較大,導致聚丙烯在使用過程中易受到拉伸、彎曲、沖擊等外力的影響而出現應力發白現象,嚴重時還會影響產品的性能和質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應用的廣泛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碳纖維摻雜聚丙烯復合材料及其應用,解決了現有的聚丙烯材料的沖擊韌性較低,收縮率較大,導致聚丙烯在使用過程中易受到拉伸、彎曲、沖擊等外力的影響而出現應力發白現象,嚴重時還會影響產品的性能和質量的問題。
其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碳纖維摻雜聚丙烯復合材料,按重量份計,包括以下組分:
PP樹脂45-80份;
碳纖維8-34份;
聚酰亞胺樹脂14-27份;
納米二氧化硅2-10份;
抗氧劑3-6份;
相容劑1-2份。
碳纖維是一種高比強度、高比模量、耐高溫、抗腐蝕、抗蠕變性能好、導電、導熱及熱膨脹系數小的優異材料,同時聚酰亞胺本身也具有的耐熱性和耐低溫性、化學穩定性以及耐磨性高的特性。本發明通過結合PP樹脂、碳纖維和聚酰亞胺,制備得到拉伸強度、彎曲強度、彎曲模量、缺口沖擊強度、導電性能和流動性方面均表現良好,且輕量化、耐高溫耐磨損的復合材料。其中,復合材料拉伸強度、彎曲強度和彎曲模量的提高,主要是由碳纖維來提供,碳纖維材料本身就具備高強度的特性;缺口沖擊強度的提高,由碳纖維和增韌劑共同提供,由于碳纖維在加工過程中并沒有被剪切破壞,使得復合材料抵抗缺口沖擊破壞能力加強;流動性的提高,是因為碳纖維內部是類似石墨的層狀結構,相比玻璃纖維的針狀結構,潤滑性更好,宏觀表現流動性要稍高。
優選地,按重量份計,PP樹脂50~80份;
碳纖維10~30份;
聚酰亞胺樹脂15~25份;
納米二氧化硅4~8份;
抗氧劑3~6份;
相容劑1~2份。
本發明中,PP樹脂為環氧改性的PP樹脂,在制備PP樹脂的過程中通過添加增韌劑對其進行改性。增韌劑填充在纖維與基體樹脂的縫隙中,吸收較多沖擊能量,使得復合材料抵抗缺口沖擊破壞能力進一步加強。所述增韌劑的添加量優選為PP樹脂的8 wt%~10 wt%。所述增韌劑優選為液體端羧基丁腈橡膠,其中,液體端羧基丁腈橡膠中丙烯腈的含量控制在15~25 wt%時復合材料的效果較好。此外在環氧改性PP樹脂在制備過程中還加入了納米二氧化硅,其中,所述納米二氧化硅的添加量優選為所述PP樹脂的28 wt %。
本發明中,所述碳纖維的長度為40-60 nm;
所述納米二氧化硅的粒徑為15-25 n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4303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