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軌道交通檢票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42446.2 | 申請日: | 2020-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8267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3 |
| 發明(設計)人: | 吳星辰;邸建財;高明亮;邵俊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7B11/00 | 分類號: | G07B11/00;H04L29/08;G06K9/00 |
| 代理公司: | 長春眾益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22211 | 代理人: | 余巖 |
| 地址: | 130061 吉林***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軌道交通 檢票 系統 方法 | ||
一種軌道交通檢票系統,包括:多個鐵路站點智能閘機,多個旅客檢票、計數模塊,云平臺,其中智能閘機、旅客檢票、計數模塊能夠采集旅客面部圖像等信息并上傳至云平臺,云平臺使用改進的K近鄰算法和改進的卷積神經網絡算法對旅客進行身份識別;以實現對進站、上/下車旅客的監管,系統借助PIS實現車輛運營等信息對旅客的點對點發送,本發明方法準確可靠,無差錯,為乘務員實現車廂內旅客管理提供方便。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軌道交通檢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物聯網、人臉識別與智能圖像采集終端的高鐵檢票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的人工和自動閘機相結合的檢票方式效率較低,旅客信息系統的設備之間亦不能夠實現信息共享,且系統功能單一。候車信息多采用廣播的方式,不能夠精確定位到個人,容易造成旅客貽誤乘坐車次。動車組車廂內的檢票、計數多采用人工方式,不僅效率低而且不能夠定向通知到站旅客下車,更不利于乘務員為需要補票的旅客補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鐵檢票系統及方法,通過集成人臉圖像采集功能的智能閘機及旅客檢票、計數模塊以及對應的云平臺,借助旅客信息系統實現鐵路站點檢票和旅客管理功能,為旅客提供候車信息定向通知功能,實現旅客檢票、計數功能,為到站旅客下車和乘務員給旅客補票提供便利。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高鐵檢票方法,提高高鐵檢票、計數系統的效率和準確性,同時使用人臉圖像性別分類算法提高人臉識別效率。
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軌道交通檢票系統,包括:
多個鐵路站點智能閘機,用于采集旅客面部圖像信息,并讀取旅客的身份證/車票信息;
多個旅客檢票、計數模塊,用于采集旅客面部圖像信息,并記錄上/下車旅客數量;
云平臺,用于接收所述鐵路站點智能閘機和旅客檢票、計數模塊采集的旅客面部圖像,接收智能閘機讀取到的旅客身份證信息和車票信息,并將接收到的旅客面部圖像與鐵路售票數據庫中的旅客面部圖像信息進行比對、核實旅客身份并計數,以控制鐵路站點智能閘機的開閉,并且能夠將候車/到站信息定向通知給旅客,以及將需要補票的旅客信息發送給乘務員。
優選的是,所述鐵路站點智能閘機設置有多路CMOS攝像頭,以獲取旅客面部圖像數據。
優選的是,所述鐵路站點智能閘機設置有身份證/車票讀取模塊,以獲取旅客身份證/票務信息。
優選的是,所述鐵路站點智能閘機能夠與云平臺進行數據交互。
優選的是,所述鐵路站點智能閘機能夠接收來自云平臺的指令,以實現開閉。
優選的是,所述旅客檢票、計數模塊設置有多路CMOS攝像頭和計數器,以獲取旅客面部圖像信息和人數。
優選的是,所述旅客檢票、計數模塊能夠與云平臺進行數據交互。
一種軌道交通檢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云平臺通過鐵路售票系統數據庫獲得當日乘客面部圖像信息及所乘車次信息;
2、旅客持身份證通過智能閘機時,智能閘機將旅客面部圖像信息和身份證信息上傳至云平臺;
3、云平臺通過接收到的旅客身份證信息匹配鐵路售票系統數據庫中旅客面部圖像信息,并通過改進的KNN實現待通行的旅客面部圖像識別,設旅客面部圖像庫集合為D={(xi,yi),1≤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4244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