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隔絕式智能自動蘇生裝置及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40664.2 | 申請日: | 2020-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8635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2 |
| 發明(設計)人: | 張玉春;丁維國;郭曉敏;馬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煤科集團沈陽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M16/00 | 分類號: | A61M16/00;A61H31/00;A61M16/20 |
| 代理公司: | 沈陽易通專利事務所 21116 | 代理人: | 王建男 |
| 地址: | 113122 遼寧省***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隔絕 智能 自動 裝置 使用方法 | ||
1.一種隔絕式智能自動復蘇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壓儲氣瓶、氣瓶開關、一級減壓裝置、二級減壓裝置、分配器、調配器、三個限流模塊組、供給閥、復蘇面罩和供氧面罩,其中高壓儲氣瓶與氣瓶開關通過螺紋連接,氣瓶開關與一級減壓裝置輸入端口連接,一級減壓裝置具有兩個輸出端口,其中第一個輸出端口與供氧面罩連接,第二個輸出端口與二級減壓裝置的裝置進氣接頭連接,二級減壓裝置的輸出端口與分配器的進氣端連接;
分配器具有三個輸出端口,其中一個輸出端口與供給閥對接,另外兩個輸出端口與調配器連接;
調配器的輸出端口有四個,調配器的四個輸出端口分別與供給閥和三個限流模塊組對接,三個限流模塊組分別為CH模塊組、SA模塊組和AD模塊組,所述CH模塊組、SA模塊組和AD模塊組的輸入端和輸出端依次密封連接形成串聯結構,AD模塊組與供給閥連接,所述調配器可選擇的與任一限流模塊組對接,實現三個等級的限流,所述供給閥的輸出端與復蘇面罩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絕式智能自動復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減壓裝置包括殼體、氣瓶接口組、彈簧座、第一彈簧、T型閥組和快速接頭組,所述氣瓶接口組和快速接頭組分別連接在殼體上,所述殼體內部具有氣體流動通道,所述氣瓶接口組和快速接頭組通過氣體流動通道連通,所述彈簧座主體為柱狀,彈簧座的軸心處具有貫通其端面的插裝孔,所述T型閥組插裝在插裝孔中,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抵接在彈簧座和T型閥組上,彈簧用于提供使彈簧座和T型閥組離開的彈力,T型閥組的第二端處具有腔室,所述T型閥組內部具有氣體流動孔,且T型閥組外環面靠近第一端處具有側孔,所述氣體流動通道通過側孔和氣體流動孔與T型閥組的第二端處的腔室連通,且T型閥組第二端面的面積大于第一端面的面積,所述T型閥組的第一端面與氣體流動通道的端口正對并相鄰,所述殼體上還安裝有供氧接頭組,所述供氧接頭組的內部輸氣管道與所述T型閥組的第二端面處的腔室連通,所述殼體為柱狀結構,所述氣瓶接口組設置在殼體的第一端面,所述供氧接頭組和快速接頭組設置在殼體的外環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隔絕式智能自動復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減壓裝置還包括調節旋鈕、調節軸和定量孔盤,所述定量孔盤連接在調節軸的第一端面,所述調節旋鈕與調節軸連接,所述定量孔盤設置在T型閥組的第二端處的腔室與供氧接頭組內部輸氣管道的輸入端口之間,所述定量孔盤上具有多個貫通其兩側端面的通孔,且多個所述通孔的軸心與定量孔盤軸心的距離相同,且多個所述通孔的直徑不相同,調節旋鈕轉動可通過調節軸驅動定量孔盤轉動,并調節不同直徑的通孔與供氧接頭組內部輸氣管道的輸入端口對接,所述定量孔盤上還具有一個盲孔,定量孔盤上的盲孔和通孔以定量孔盤的軸心為軸心等間距布置,多個所述通孔以盲孔起始單方向孔徑逐漸增大,所述殼體內還具有用于使盲孔或任一通孔與供氧接頭組內部輸氣管道的輸入端口正對的定位組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隔絕式智能自動復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上具有結構件,所述結構件套裝在調節軸外環面上,所述結構件背向定量孔盤一側開設有定位孔,該定位孔內置第二彈簧,第二彈簧的外部末端設有定位碰珠,所述調節軸朝向定位孔開口一側固定套裝限位盤,該限位盤朝向結構件一側設有多個凹槽,且凹槽的數量與盲孔和通孔的數量一致且位置對應,當盲孔或任一通孔與供氧接頭組內部輸氣管道的輸入端口正對時,定位碰珠嵌入限位盤的凹槽中。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隔絕式智能自動復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級減壓裝置包括裝置殼體、裝置進氣接頭、裝置出氣接頭、柱塞、裝置過濾網、第三彈簧和裝置密封墊,所述裝置殼體內部具有氣體流動通道,所述裝置進氣接頭和裝置出氣接頭分別通過螺紋連接在裝置殼體上,所述裝置過濾網置于裝置殼體和裝置進氣接頭連接處的氣體流動通道中,所述柱塞可滑動的安裝在裝置殼體一端,裝置密封墊安裝在柱塞的第一端面,柱塞的第一端面朝向氣體流動通道,柱塞的第二端面處具有腔室,所述柱塞內部具有連通柱塞第一端面和柱塞第二端面的通道,且柱塞第二端面受氣壓面積大于柱塞第一端面受氣壓面積,所述第三彈簧套裝在柱塞上,第三彈簧的兩端分別抵接在裝置殼體以及柱塞的第二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煤科集團沈陽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煤科集團沈陽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40664.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