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溫差和水流發電熱水循環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40374.8 | 申請日: | 2020-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7836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存;林帝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民策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D17/00 | 分類號: | F24D17/00;F03B13/00;H02N11/00;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50001 云南***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溫差 水流 發電 熱水 循環系統 | ||
一種利用冷熱水管道溫差和水體流動發電以實現熱水循環的系統,系統由循環組件和感應橋接組件兩處大的部分構成,循環組件有溫差換能器、溫差發電板、水流發電裝置、流量溫度傳感器、循環泵、能量收集管理模塊、電池、中心控制電路和無線射頻收發模塊等組成;感應橋接組件也有大致相同的結構和組件,其中,感應橋接組件有微波偵測模塊以偵測是否有移動物體靠近用水設備,以偵測結果來確定是否啟動熱水循環;同時各個無線射頻收發模塊之間以相互中繼的方式構建網絡結構,以確保信號覆蓋率,借以穩定和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感應橋接組件中的觸摸感應模塊支持手動啟動模式工作。
技術領域
一種利用熱水管道與冷水管道中的水體溫差以及管道中流動的水流發電以供給熱水循環系統電力實現熱水循環的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技術和社會意識的共同進步,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杜絕浪費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生活的共識。利用可能浪費的能源去為人類的社會生活服務是未來的倡導和發展方向。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洗手、洗臉和沐浴時大多數人都是需要熱水的,但由于技術和工程原因,管道中滯留的冷卻水總是要放棄才能流出熱水,大量棄水的產生導致了淡水的浪費與能量的空耗,因此家用循環系統逐步進入家庭以解決這類問題。現有的循環系統當然是需要電能接入的,我們一方面節約了淡水,但也消耗了電能,同時還會有工程布線的成本等等。隨著半導體溫差發電技術的成熟,利用溫差發電來供給循環系統的電力,便能成為一種節約和便捷的能源方式,同時流動的水體也可以發電,可實現簡化系統構成的成本投入,同時以低壓和直流的方式供電提高了家用電器的安全性能。
發明內容
一種利用熱水管道與冷水管道中的水體溫差以及管道中流動的水流發電以供給熱水循環系統電力從而實現熱水循環的系統,系統由循環組件和感應橋接組件兩大部分組成,循環組件和感應橋接組件在同一閉環管路中配套使用。在循環組件部分,和傳統的熱水循環系統一樣,有熱水器1,循環泵3,中心控制電路5,流量溫度傳感器7,繼電器9,溫度傳感器11,其中,有無線射頻收發模塊13,射頻收發振子15,手持遙控器2,在循環組件中對碼使用;其中,溫差換能器17被溫差發電板19將其分割為冷水腔21和熱水腔27;冷水腔21的一側有冷水入口23,另一側有冷水出口25,冷水出口25與振動傳感器6、流量溫度傳感器7和循環泵3以及水流發電裝置4串聯后連接到熱水器1的進水口;熱水腔27的一側有熱水入口29,另一側有熱水出口31;水流發電裝置4和溫差發電板19都以導線連接到能量收集管理模塊33的輸入端,電池35連接到能量收集管理模塊33的輸出端,電池35對整個系統供電,流量溫度傳感器7和循環泵3連接中心控制電路5的相應端口;當人們要使用熱水時冷水會從冷水入口23流入冷水腔21,再經過振動傳感器6、流量溫度傳感器7、循環泵3和水流發電裝置4流入熱水器1并將其中的熱水頂出,流出的熱水從熱水入口29進入熱水腔27并從熱水出口31流向用水末端;這個過程中使熱水腔27中充滿了熱水,由于冷水腔中的水來自于供水管道,所以兩個腔中的水體溫度差較大,從而為溫差發電板19提供了一個必要的發電條件;同時流動的水體能驅動水流發電裝置4進行發電;能量管理收集模塊33對兩者輸出的電能進行收集并升壓后對電池35進行充電,電池35再對系統中的其他用電單元進行供電;溫度傳感器11監測使用場所的空氣溫度,以此確定最大循環時間的限制機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民策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昆明民策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4037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