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37952.2 | 申請日: | 2020-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7222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4 |
| 發明(設計)人: | 雷玉霞;廖勇;黃永俊;劉玉三;王亞東;朱成新;溫在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10 | 分類號: | B21D37/1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顏希文;宋亞楠 |
| 地址: | 545005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模具 | ||
本發明涉及模具的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模具包括凸模和與凸模配合的凹模;凸模包括模芯和環繞在模芯底端邊緣上的壓料面;模芯的前側壁上設置有凸筋,凸筋沿模芯的頂端向模芯的底端延伸;凸筋的表面為弧面,且凸筋的表面與模芯的前側壁平滑連接。本發明提供的模具,板材加工時,板材通過凸模和凹模的配合沖壓板材,使板材發生塑性變形而成形;當板材包覆在模芯的前側壁上時,由于凸筋在沖壓板材時在板材上形成外凸的凸起部,增多了板材的用料,避免因為板材在沖壓過程中出現板材局部堆積過多而造成起皺和折疊的情況。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模具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模具。
背景技術
在鈑金件加工過程中,由凸模和凹模沖壓板材,使板材發生塑性變形而形成所需產品的形狀。板材在形變過程中通常在產品形成后(通常產品形成在凸模的頂壁)會出現包覆凸模端頭(端頭:比如凸模/凸模上模芯的前側壁)的情況,板材包覆端頭的過程中很容易因局部板料過多造成板材起皺疊料的情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模具,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板材包覆端頭的過程中很容易因局部板料過多造成板材起皺疊料的情況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模具包括凸模和與所述凸模配合的凹模;所述凸模包括模芯和環繞在所述模芯底端邊緣上的壓料面;所述模芯的前側壁上設置有凸筋,所述凸筋沿所述模芯的頂端向所述模芯的底端延伸;所述凸筋的表面為弧面,且所述凸筋的表面與所述模芯的前側壁平滑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凸筋具有第一弧面;在水平截面內,所述第一弧面為第一圓弧。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圓弧的半徑為5毫米~8毫米。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弧面的外表面為柱面/圓錐面。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弧面的軸線的延伸方向與所述前側壁之間的夾角為0°~20°。
進一步地,所述凸筋具有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的外表面通過所述第二弧面與所述模芯的前側壁平滑連接。
進一步地,在水平截面內,所述第二弧面為第二圓弧;所述第二圓弧的半徑為5毫米~10毫米。
進一步地,所述凸筋的數量為n,n為多個,任意相鄰兩個所述凸筋之間的距離為2毫米~5毫米。
進一步地,所述凸筋的頂端低于所述模芯的頂壁0毫米~5毫米。
進一步地,設定所述壓料面與所述模芯的頂壁之間的高度距離為H;在所述壓料面與所述模芯的頂壁之間的H/2處的水平截面內,設定所述凸筋的左右兩端分別與所述模芯的前側壁的交匯點為M和N;所述M和所述N之間的所述凸筋的輪廓長度為L1,所述M和N之間的所述前側壁的輪廓長度為L2;所述模芯的前側壁與所述模芯的左側壁通過第三弧面平滑連接,所述第三弧面與所述壓料面交匯于半徑為R的第三圓弧,第三圓弧弧長為L3;所述第三弧面在H/2處的水平截面內的弧長為L4;則存在如下關系:n*(L1-L2)=2*(1~1.20)*((R+H)/R*L3-L4))。
本發明提供的模具的有益效果在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模具,板材加工時,板材通過凸模和凹模的配合沖壓板材,使板材發生塑性變形而成形;當板材包覆在模芯的前側壁上時,由于凸筋在沖壓板材時在板材上形成外凸的凸起部,增多了板材的用料,避免因為板材在沖壓過程中出現板材局部堆積過多而造成起皺和折疊的情況,從而避免了起皺和疊料對模具產生的磨損,保證了模具的使用壽命,降低模具的調試難度,縮短模具調試周期,減少模具制造成本;另外,可以縮小板料尺寸,提升材料利用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未經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3795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