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疊合剪力墻的高效加工預制連梁及節點構造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37566.3 | 申請日: | 2020-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9159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2 |
| 發明(設計)人: | 韓文龍;肖明;郁銀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C3/20 | 分類號: | E04C3/20;E04C5/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濤 |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疊合 剪力 高效 加工 預制 節點 構造 | ||
1.一種用于疊合剪力墻的高效加工預制連梁及節點構造,其特征在于,連梁預制部分(1)與疊合剪力墻的預制墻體部分(2)一體預制,包含A面預制混凝土壁板(11)、B面預制混凝土壁板(12)及二者之間的空腔(13),現場澆筑后澆混凝土后連梁預制部分(1)與空腔(13)、水平后澆帶(3)內后澆混凝土形成整體連梁,參與結構受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疊合剪力墻的高效加工預制連梁及節點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梁預制部分(1)中,連梁預制部分箍筋(16)不穿過生產階段的邊模,通過在空腔(13)內布設連接鋼筋(33)或彎折伸出連梁預制部分(1)的開口箍筋實現連梁預制部分(1)與水平后澆帶(3)的連接,在水平后澆帶(3)內布設水平后澆帶連梁箍筋(32)或借助連接鋼筋(33)及樓板支座負彎矩筋(51)對連梁頂面受力縱筋(31)、水平后澆帶后澆混凝土形成約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疊合剪力墻的高效加工預制連梁及節點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梁預制部分(1)中,連梁兩側均有樓板時,連梁預制部分(1)的A面預制混凝土壁板(11)、B面預制混凝土壁板(12)尺寸相同,二者頂面均預制至水平后澆帶(3)下方,內部布設連梁底面受力縱筋(14)、連梁側面縱筋(15);連梁預制部分箍筋(16)采用僅位于連梁預制部分(1)范圍內的封閉箍筋,或采用開口箍筋、開口部分在A面預制混凝土壁板(11)、B面預制混凝土壁板(12)頂部彎折后經空腔(13)伸出。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用于疊合剪力墻的高效加工預制連梁及節點構造,其特征在于,連梁兩側均有樓板且連梁預制部分箍筋(16)采用僅位于連梁預制部分(1)范圍內的封閉箍筋時:
在連梁預制部分(1)的空腔(13)及水平后澆帶(3)之間布設連接鋼筋(33)實現連梁預制部分(1)與水平后澆帶(3)的連接,在水平后澆帶內(3)布設箍筋對水平后澆帶(3)內的連梁頂面受力縱筋(31)、后澆混凝土形成約束,連接鋼筋(33)采用單根直鋼筋、兩根直鋼筋或U形鋼筋,與水平后澆帶連梁箍筋(32)經電阻點焊成為整體以方便現場布設、改善受力性能;或者,
借助布設于樓板后澆疊合層(5)內的樓板支座負彎矩筋(51)、連接鋼筋(33)對連梁頂面受力縱筋(31)、水平后澆帶后澆混凝土形成約束,此時不布設水平后澆帶連梁箍筋(32);連接鋼筋(33)采用U形鋼筋,封閉端位于空腔(13)內,開口端與樓板支座負彎矩筋(51)經電阻點焊成為整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用于疊合剪力墻的高效加工預制連梁及節點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后澆帶連梁箍筋(32)和連接鋼筋(33)采用一根鋼筋兼做,此時連接鋼筋(33)采用多折線形式,在水平后澆帶(3)內一端封閉兼做箍筋,在連梁預制部分(1)的空腔(13)一端為直鋼筋,或在其端部焊接橫向鋼筋(34)加強連接鋼筋(33)在空腔(13)內的錨固性能。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用于疊合剪力墻的高效加工預制連梁及節點構造,其特征在于,連梁兩側均有樓板且連梁預制部分箍筋(16)采用開口箍筋時,開口形式的連梁預制部分箍筋(16)在A面預制混凝土壁板(11)、B面預制混凝土壁板(12)頂部彎折后經空腔(13)伸入水平后澆帶(3)實現連梁預制部分(1)與水平后澆帶(3)的連接,而非直接從A面預制混凝土壁板(11)、B面預制混凝土壁板(12)頂面伸入水平后澆帶(3),可實現生產時邊模不開孔、無鋼筋對位問題;在水平后澆帶內(3)布設箍筋對水平后澆帶(3)內的連梁頂面受力縱筋(31)、后澆混凝土形成約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3756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