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穿刺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37093.7 | 申請日: | 2020-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2901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4 |
| 發明(設計)人: | 屈小豐;王水浪 | 申請(專利權)人: | 鎂格生物科技(江蘇)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7/34 | 分類號: | 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周曉 |
| 地址: | 213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穿刺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穿刺器,該穿刺器包括供手術器械通過的通道、用于密封通道的阻氣閥和密封部件以及具有吸收功能的吸收部件,吸收部件設有供手術器械穿過的貫穿部,手術器械穿過貫穿部時能夠與吸收部件接觸,使手術器械上的污染物被吸收部件吸收;沿手術器械的進入方向,吸收部件位于阻氣閥和密封部件下游。該穿刺器的密封部件和阻氣閥上基本沒有污染物沉積,吸收部件上雖然有污染物沉積,但是這些污染物在吸收部件的吸附作用下處于凝滯狀態而非流動狀態,因此,當擦拭干凈的手術器械再次穿過密封部件、阻氣閥以及吸收部件時,基本不會有污染物附著到手術器械上,因此,該穿刺器能夠解決手術器械被二次污染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手術用的穿刺器。
背景技術
腔鏡手術或腔鏡檢查過程中,需要利用穿刺器對人體胸壁、腹壁、腋窩或口腔前庭組織進行穿刺,穿刺器的內部設有通道,還設有與該通道相通的注氣口以及用于封閉該通道的密封部件和阻氣閥。
進行腔鏡手術或腔鏡檢查時,通過上述注氣口向人體腔隙內注入醫用氣體,手術器械(包括腔鏡)通過上述通道進出人體,手術器械與密封部件和阻氣閥緊密接觸,使該通道密封。密封的通道和填充著醫用氣體的人體腔隙一起形成供手術器械操作的密閉空腔。
腔鏡手術或腔鏡檢查過程中,由于腔鏡鏡頭和鏡身會粘附污染物(如血污或組織殘余等)以及水霧,影響成像清晰度,因此需要頻繁退出進行擦拭或焐熱以減少水霧形成。在腔鏡退出時,粘附在腔鏡鏡頭和鏡身上的污染物在密封部件和阻氣閥的刮擦作用下沉積在密封部件和阻氣閥上,當擦拭干凈的腔鏡鏡頭再次進入穿刺器時,沉積在密封部件和阻氣閥上污染物會再次粘附在腔鏡鏡頭上,使腔鏡鏡頭被二次污染。
有鑒于此,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腔鏡再次進入穿刺器時被二次污染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穿刺器,所述穿刺器包括供手術器械通過的通道以及用于密封所述通道的阻氣閥和密封部件,還包括具有吸收功能的吸收部件,所述吸收部件設有供手術器械穿過的貫穿部,手術器械穿過所述貫穿部時能夠與所述吸收部件接觸,使手術器械上的污染物被所述吸收部件吸收;沿手術器械的進入方向,所述吸收部件位于所述阻氣閥和所述密封部件下游。
該穿刺器,在手術器械退出時,粘附在手術器械上的污染物在吸收部件的接觸摩擦作用下被刮掉,由于吸收部件具有吸收功能,這些被刮掉的污染物被吸收部件吸收。當手術器械穿過密封部件和阻氣閥時,已經基本沒有污染物附著在手術器械上了,因此也基本沒有污染物沉積到密封部件和阻氣閥上,使密封部件和阻氣閥保持干凈。
由于密封部件和阻氣閥上沒有污染物沉積,吸收部件上雖然有污染物沉積,但是這些污染物在吸收部件的吸附作用下處于凝滯狀態而非流動狀態,因此,當擦拭干凈的手術器械再次穿過密封部件、阻氣閥以及吸收部件進入待穿刺體時,基本不會有污染物附著到手術器械上,因此手術器械不會被二次污染。
可選地,沿手術器械的進入方向,所述吸收部件與所述阻氣閥以及所述密封部件間隔設置。這樣能夠避免被吸收部件刮擦下來的污染物在沒有被吸收部件完全吸收前沾染到阻氣閥和密封部件上
可選地,所述吸收部件是由單種吸附材料制作而成的單一結構;
或者,所述吸收部件是由多種吸附材料復合而成的復合結構;
或者,所述吸收部件是由吸附材料與紡織材料復合而成的復合結構;
或者,所述吸收部件是在紡織材料制成的袋內填充吸附材料形成的填充結構。
這樣的吸收部件,整體均具有吸收功能,吸收容量大,而且,可以直接接觸手術器械對手術器械上的污染物進行吸附,而不需要設置引流結構,因而整體結構簡單、易于實施。
可選地,所述吸附材料包括聚氨酯、聚乙烯醇、高分子吸水樹脂、絨毛漿,所述紡織材料包括無紡布、棉布、聚酯纖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鎂格生物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未經鎂格生物科技(江蘇)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3709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