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發泡陶瓷復合墻板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36814.2 | 申請日: | 2020-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3658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張國濤;江峰;楊景琪;聶新超;馮宏堅;鄧仕豪;胡杰;彭雙陽;謝厚永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金綠能科技有限公司;佛山金意綠能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B2/00 | 分類號: | E04B2/00;E04C2/04;E04C2/30;C04B28/00;C04B18/16;C04B38/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嚴誠 |
| 地址: | 528000 廣東省佛山市禪***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泡 陶瓷 復合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發泡陶瓷復合墻板,涉及建筑材料技術領域。發泡陶瓷復合墻板包括中間層和設置于中間層相對兩側的發泡陶瓷板,兩側的發泡陶瓷板中的至少一者與中間層之間設置有發泡陶瓷顆粒混凝土層。發泡陶瓷顆粒混凝土層按重量份數計包括如下原料:水泥400?500份、過+8目篩的陶瓷顆粒270?330份、過?8至+16目篩的陶瓷顆粒420?480份、過?16目篩的陶瓷顆粒360?420份和助劑;陶瓷顆粒由發泡陶瓷的廢料制成。發泡陶瓷復合墻板結構簡潔,質量較輕,有利于提升生產效率以及降低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材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發泡陶瓷復合墻板。
背景技術
發泡陶瓷板由于其保溫、耐火性能的影響,目前主要應用限制在建筑內隔墻區域。將發泡陶瓷板應用于外墻時,為保證耐火性等性能,需要在墻體結構內設置巖棉、水泥板、支撐龍骨以及金屬板等,結構繁雜,質量較重,不利于提高生產效率以及降低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種發泡陶瓷復合墻板,其結構簡潔,質量較輕,有利于提升生產效率以及降低成本。
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這樣實現: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發泡陶瓷復合墻板,包括中間層和設置于中間層相對兩側的發泡陶瓷板,兩側的發泡陶瓷板中的至少一者與中間層之間設置有發泡陶瓷顆粒混凝土層;發泡陶瓷顆粒混凝土層按重量份數計包括如下原料:水泥400-500份、過+8目篩的陶瓷顆粒270-330份、過-8至+16目篩的陶瓷顆粒420-480份、過-16目篩的陶瓷顆粒360-420份和助劑;陶瓷顆粒由發泡陶瓷的廢料制成。
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兩側的發泡陶瓷板與中間層之間分別設置有發泡陶瓷顆粒混凝土層。
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發泡陶瓷板和發泡陶瓷顆粒混凝土層一體澆筑成型。
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中間層的材質為巖棉。
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中間層的材質為隔音棉。
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包括螺栓,螺栓從一側的發泡陶瓷板貫穿至另一側的發泡陶瓷板。
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發泡陶瓷板遠離中間層的一側設置有沉孔,螺栓的端部從沉孔露出,沉孔中填充瓷磚膠以抹平沉孔。
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螺栓上間隔設置有第一止擋結構和第二止擋結構,第一止擋結構和第二止擋結構位于兩側的發泡陶瓷顆粒混凝土層之間,用于限定兩側的發泡陶瓷顆粒混凝土層之間的距離,以使中間層為空腔。
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第一止擋結構包括套設于螺栓的第一擋片和與螺栓配合的第一螺母,第二止擋結構包括套設于螺栓的第二擋片和與螺栓配合的第二螺母,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位于第一擋片和第二擋片之間,第一螺母用于限定第一擋片的位置以止擋一側的發泡陶瓷顆粒混凝土層,第二螺母用于限定第二擋片的位置以止擋另一側的發泡陶瓷顆粒混凝土層。
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發泡陶瓷顆粒混凝土層包括用于提升韌性的玻璃纖維或鋼纖維。
本發明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發泡陶瓷復合墻板在中間層和發泡陶瓷板之間設置發泡陶瓷顆粒混凝土層,發泡陶瓷顆粒混凝土層(發泡陶瓷顆粒混凝土為輕質混凝土,具有質輕、防火、隔音、隔溫的特點,具體請參照CN108892451A)采用常見的發泡陶瓷廢料作為主要材料制成,降低成本,陶瓷顆粒為多孔結構,減輕發泡陶瓷復合墻板質量。位于外側的發泡陶瓷板用于對中間層和發泡陶瓷顆粒混凝土進行防護,從而使得發泡陶瓷復合墻板能具有較好的性能。發泡陶瓷復合墻板結構簡潔,質量較輕,有利于提升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金綠能科技有限公司;佛山金意綠能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東金綠能科技有限公司;佛山金意綠能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3681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