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視覺識別的垃圾分類管理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35677.0 | 申請日: | 2020-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3811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2 |
| 發明(設計)人: | 賀留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嘉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6K9/62;G06F16/55;G06F16/583;G08B17/10;H04L29/08;B65F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510700 廣東省廣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視覺 識別 垃圾 分類 管理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視覺識別的垃圾分類管理方法及系統,本發明對應的方法通過視覺識別進行垃圾分類,能夠自動識別垃圾類別,方便廣大群眾分類垃圾和后續進行垃圾處理,避免垃圾混雜的情形;本申請對應的系統包括:識別終端,數據處理終端和垃圾桶終端,本發明通過識別終端對垃圾進行識別上傳,數據處理終端的控制模塊將識別終端的垃圾圖像數據與數據存儲模塊的數據進行對比歸類,能夠自動識別垃圾類別打開對應垃圾桶蓋,方便廣大群眾分類垃圾和后續進行垃圾處理,避免垃圾混雜的情形,符合環保要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垃圾分類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視覺識別的垃圾分類管理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垃圾是生活和生產中所產生的廢物,是不被需要或無用的固體、流體物質。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處理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常見的做法是收集后送往堆填區進行填埋處理,或是用焚化爐焚化。但兩者均會導致環境保護的問題,據統計,全國生活垃圾堆存量達70億噸,占地約80多萬畝,堆填區中的垃圾處理不但會污染地下水和發出臭味,而且很多城市可供堆填的面積已越來越少。焚化則無可避免會產生有毒氣體,危害生物體。多數的城市都在研究減少垃圾產生的方法,和鼓勵資源回收。而垃圾分類是實現減量、提質、增效的必然選擇,是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市精細化管理、保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而現有的垃圾分類一般是利用大量的宣傳和培訓來提高廣大民眾的垃圾分類意識以及分類的技巧,但是,很多人對于垃圾具體的分類還是不明確,導致垃圾分類混雜,后期處理難度增大,沒辦法很好的解決垃圾分類處理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自動識別垃圾類別,方便廣大群眾分類垃圾和后續垃圾處理,符合環保要求的一種基于視覺識別的垃圾分類管理方法及系統。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基于視覺識別的垃圾分類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使用者將垃圾接觸識別終端;
S2:識別終端的觸發模塊利用傳感器感應到物體接觸后,驅動視覺識別模塊的攝像頭開啟;
S3:視覺識別模塊攝像頭拍攝垃圾圖像,并將圖像傳輸到第一通訊模塊;第一通訊模塊將垃圾圖像傳輸到數據處理終端的第二通訊模塊;
S4:數據處理終端的控制模塊對垃圾圖像進行分類學習,人工采集垃圾的原始數據,將垃圾的原始數據存儲在數據存儲模塊中,控制模塊預訓練一個分類網絡從而得到各類垃圾特征提取的網絡結構,微調上述網絡結構為具體商品的識別網絡結構;通過區域劃分和分類器輸出各個提取區域的分類標簽,將數據保存到數據存儲模塊中;
S5:第二通訊模塊將數據傳輸到控制模塊,控制模塊提取傳輸過來的垃圾圖像的特征信息,并將該特征信息與數據存儲模塊中已經確定好的網絡結構對比,當特征信息相匹配時,記錄下網絡結構對應分類區域的分類標簽,定義為垃圾的具體分類;
S6:控制模塊定義好垃圾分類后,向對應垃圾分類的垃圾桶終端的控制終端發送信號,控制終端再給蓋體終端發送信號,蓋體終端的伺服電機或電控鎖收到信號后,驅動打開垃圾桶蓋,用戶投遞垃圾;
S7:垃圾桶終端的溢滿識別終端的傳感器識別垃圾接觸,當識別到物體接觸時,溢滿識別終端向控制終端發送溢滿數據,控制終端將溢滿數據發送給控制模塊,控制模塊進行溢滿提醒;
S8:管理人員操作控制模塊,控制模塊給對應溢滿提醒的垃圾桶終端的控制終端發送信號,控制終端收到信號后給前開門終端發送開門信號,前開門終端的電控鎖接收到信號,開啟前開門,回收處理垃圾;
S9:完成垃圾的分類和回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嘉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嘉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3567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