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車聯網的新能源車輛充電樁融合充電的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35263.8 | 申請日: | 2020-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9964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7 |
| 發明(設計)人: | 容達;蔡剛強;張俊儀;杜紅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53/68 | 分類號: | B60L53/68;B60L53/66;B60L53/31;H04L29/08;G07F1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匯智容達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熊賢卿 |
| 地址: | 510030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聯網 新能源 車輛 充電 融合 方法 系統 | ||
1.一種基于車聯網的新能源車輛充電樁融合充電的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于車輛側的操作終端,設置于遠端的融合平臺,多個充電樁服務端平臺,多個充電樁,以及第三方支付系統,其中:
所述操作終端,與所述融合平臺相通信,用于向融合平臺查詢附近的充電樁的位置與狀態,確定目標充電樁;根據目標充電樁的位置生成充電樁的導航路線;激活目標充電樁對本車進行充電操作,對充電過程進行監控;并對充電服務進行支付處理;
所述融合平臺,與多個充電樁服務商平臺相通信,用于周期性接收來自各充電樁服務商平臺的關于各充電樁的位置及狀態信息,生成集成有各充電樁信息的集成地圖并下發給所述操作終端,以及接收充電過程的監控信息;
每一個充電樁服務商平臺管理有多個充電樁,用于獲得每一個充電樁的位置信息、狀態信息以及充電過程的監控信息,上報給所述融合平臺;
第三方支付系統,與所述操作終端、所述充電樁服務商平臺進行交互,用于對本次充電過程進行支付結算。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終端包括:
接收模塊,用于接收并存儲來自融合平臺的地圖數據以及各充電樁信息;
位置查詢模塊,用于查詢充電樁信息,確定目標充電樁;
導航處理模塊,用于獲取當前車輛的位置數據,并結合目標充電樁的信息生成導航路線;
充電樁激活模塊,用于掃描充目標電樁上的二維碼以激活目標充電樁;
充電狀態查詢模塊,用于查詢本車當前的充電狀態;
支付請求處理模塊,用于請求并支付本次充電的費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付請求處理模塊包括:
支付接口調用單元,用于向第三方支付系統調用支付接口;
預付費單元,用于通過所述支付接口進行預付費支付;
訂單金額查詢單元,用于在充電結束后通過融合平臺向充電樁服務商平臺查詢本次充電的實際結算費用;
退費申請單元,用于在預付費單元所進行的預付費大于本次充電的實際結算費用時,通過融合平臺向充電樁服務商平臺進行退款申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平臺包括:
充電樁信息交互模塊,用于周期性接收來自各充電樁服務商平臺的關于各充電樁的位置及狀態信息;
地圖更新處理模塊,用于生成集成有各充電樁信息的集成地圖并下發給所述操作終端;
監控信息接收處理模塊,用于接收來自充電樁服務商平臺關于當前充電過程的監控信息,并下發給所述操作終端;
接收存儲模塊,用于存儲各充電樁服務商平臺所管理的各充電樁的位置及狀態信息、操作終端的身份信息,以及操作終端與充電樁商平臺之間的交互信息。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充電樁服務商平臺至少包括:
充電樁信息上報模塊,用于周期性向融合平臺上報其所管理的各充電樁的位置及狀態信息;
激活驗證模塊,用于在操作終端掃描充電樁上的二維碼后,向融合平臺驗證所述操作終端的身份,并在驗證通過后,控制所述充電樁完成激活過程;
監控信息上報模塊,用于向融合平臺上報當前充電過程的監控信息;
結算金額上報模塊,用于在充電結束后,響應移動終端的查詢請求將本次充電的實際結算費用發送給融合平臺;
退費處理模塊,用于在充電結束后,響應移動終端的退款申請向第三方支付系統調用退款接口進行退款操作。
6.如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終端為移動終端或車載終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35263.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