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超寬溫度下的水分測試標定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34773.3 | 申請日: | 2020-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6591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9 |
| 發明(設計)人: | 王文林;郭月華;劉長棟;龐健;張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長城航空測控技術研究所;中航高科智能測控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D18/00 | 分類號: | G01D18/00;G01N27/22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空專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100022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溫度 水分 測試 標定 裝置 方法 | ||
1.一種超寬溫度下的水分測試標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質量流量控制器(2)、壓力測量裝置(3)、空氣干燥室(4)、預飽和水氣室(5)、溫度傳感器(6)、壓力衰減閥(7)、T型三通(8)、水分測量室(9)、熱交換器(11)、飽和水氣室(12);干燥空氣(1)分兩部分經質量流量控制器(2)進入裝置:其中,第1部分進入空氣干燥室(4)用來獲得水分接近零的無水空氣,第2部分進入預飽和水氣室(5)用來獲得獲取預飽和水氣;預飽和水氣經飽和水氣室(12)處理后經壓力衰減閥(7)、T型三通(8)與無水空氣混合后進入測量室(9);飽和水氣室(12)的結構與熱交換器(8)的結構相同,高溫下存儲了飽和水氣,低溫下飽和水氣室(12)管壁有結冰的飽和鹽溶液或冰;第(1)部分干燥空氣經空氣干燥室(4)干燥處理后的無水空氣,進入熱交換器(8)達到溫度平衡后進入水分測試室(9);熱交換器(8)用于保證干燥氣體與恒定水氣的溫度一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寬溫度下的水分測試標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預飽和水氣室(5)和飽和水氣室(12)、空氣干燥室(4)和熱交換器(11)、壓力衰減閥(7)和質量流量控制器(2)、水分測試室(9)、壓力測量裝置(3)和溫度傳感器(6)使用前要分別進行密封測試。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寬溫度下的水分測試標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空氣(1)與預飽和水氣室(5)中的冰/水混合物表面直接接觸,保證進入飽和水氣室(12)的空氣溫度稍高于恒溫浴內的溫度。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寬溫度下的水分測試標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預飽和水氣與無水空氣混合后進入測量室(9)之前,需通過熱交換器(11)將混合空氣溫度降至測量溫度。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寬溫度下的水分測試標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交換器(11)浸沒在乙醇浴的恒溫槽內。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寬溫度下的水分測試標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交換器(11)出氣管內的空氣溫度與來自飽和水氣室(12)的空氣溫度以及恒溫浴槽內的乙醇溫度保持均衡一致。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寬溫度下的水分測試標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衰減閥(7)帶有面密封,與飽和水氣室(12)連接的連接孔直徑為1mm±0.1mm,壓差為20hPa。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寬溫度下的水分測試標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質量流量控制器(2)控制空氣流體的混合比例。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寬溫度下的水分測試標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測量室(9)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被測傳感器提供測量腔體,另外一部分為被測傳感器電子器件腔體;兩部分通過單項密封從內部分離開,保證水分測量室(9)多余的空氣經過出氣口(10)單向排出。
10.如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所述的超寬溫度下的水分測試標定裝置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調節預測試標定水分的目標溫度,調節恒溫設備,使溫度傳感器(6)達到目標溫度;
2)待溫度傳感器(6)溫度穩定后,干燥空氣(1)輸入到水分測試標定裝置中;
3)干燥空氣(1)分為兩部分,每部分單獨通過空氣質量流量控制器(2)測試控制空氣流量;
4)第1部分空氣通過空氣干燥室(4)提出空氣中的水分并干燥;
5)第2部分空氣通過空氣預飽和水氣室(5)進行水氣預處理;
6)經過步驟5)處理后的空氣通過飽和水氣室(12),在低溫下飽和鹽溶液結冰,水氣通過飽和鹽溶液的表面產生恒定水分值的恒定水氣;
7)第1部分空氣通過熱交換器(11)后,熱交換器(11)和飽和水分室(12)兩部分空氣均在溫度相同的恒溫槽內,兩部分空氣溫度一致;
8)經過飽和水分室(12)的恒定水氣,通過壓力衰減閥(7)衰減壓力后,在水分測試室(9)與無水空氣混合;
9)水分測試室(9)通過“T”型三通(8)最終實現第1部分和第2部分水氣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長城航空測控技術研究所;中航高科智能測控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長城航空測控技術研究所;中航高科智能測控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34773.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