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牽引導向式食品加工污水的生物吸油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34180.7 | 申請日: | 2020-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3501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友軍 |
| 主分類號: | C02F3/34 | 分類號: | C02F3/34;C02F1/4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1021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牽引 導向 食品 加工 污水 生物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牽引導向式食品加工污水的生物吸油裝置,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本方案通過將多個除油浮箱漂浮在污水上,借助牽引動球本身朝向油滴移動的作用牽引除油浮箱在污水表面朝向油滴自由漂浮,在除油浮箱周圍形成一層油漂層,方便吸油紙對油污進行充分的吸收,在油污吸附完畢后啟動電磁鐵,促使磁鐵球上移,從而拉動牽引動球與油流動孔孔口相接觸,借助尖端凸起可以增加整個牽引動球表面的粗糙度,因此可以在油滴接觸到牽引動球時,在牽引動球表面形成一層油膜,可以借助油的密封性從而提高對油流動孔的封閉效果,因此在將除油浮箱從污水中取出時,可以減少油污再次滴落至污水中的可能性,提高對油滴的吸收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牽引導向式食品加工污水的生物吸油裝置。
背景技術
食品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一般可以將食品劃分為內源性物質成分和外源性物質成分兩大部分。其中,內源性物質成分是食品本身所具有的成分,而外源性物質成分則是食品從加工到攝食全過程中人為添加的或混入的其他成分。
食品加工,是指直接以農、林、牧、漁業產品為原料進行的谷物磨制、飼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類加工、水產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堅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動,是廣義農產品加工業的一種類型,食品加工就是把可以吃的東西通過某些程序,造成更好吃或更有益等變化,將原糧或其他原料經過人為的處理過程,形成一種新形式的可直接食用的產品,這個過程就是食品加工,食品工業的內容極其復雜,包括制糖、釀造、肉類、乳品加工等生產過程,所排出的廢水都含有機物,具有強的耗氧性,且有大量懸浮物隨廢水排出。動物性食品加工排出的廢水中還含有動物排泄物、血液、皮毛、油脂等,并可能含有病菌,因此耗氧量很高,比植物性食品加工排放的廢水的污染性高得多。
目前,對于食品加工污水中的殘余油污進行處理時,通常是采用添加除油劑,以此來使油污溶解至食品加工污水內,但是添加除油劑卻可能對污水造成二次污染,從而增加了對食品加工污水處理的難度。
發明內容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牽引導向式食品加工污水的生物吸油裝置,本方案通過將多個除油浮箱漂浮在污水上,借助牽引動球本身朝向油滴移動的作用牽引除油浮箱在污水表面朝向油滴自由漂浮,在除油浮箱周圍形成一層油漂層,方便吸油紙對油污進行充分的吸收,在油污吸附完畢后啟動電磁鐵,促使磁鐵球上移,從而拉動牽引動球與油流動孔孔口相接觸,借助尖端凸起可以增加整個牽引動球表面的粗糙度,因此可以在油滴接觸到牽引動球時,在牽引動球表面形成一層油膜,可以借助油的密封性從而提高對油流動孔的封閉效果,因此在將除油浮箱從污水中取出時,可以減少油污再次滴落至污水中的可能性,提高對油滴的吸收效率。
2.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牽引導向式食品加工污水的生物吸油裝置,包括除油浮箱,所述除油浮箱內開鑿有起浮空腔和位于起浮空腔上側的吸油空腔,所述吸油空腔內壁開鑿有多個均勻分布的油流動孔,所述油流動孔內設有吸油球,所述吸油球包括位于吸油空腔內的磁鐵球和位于除油浮箱外側的牽引動球,所述磁鐵球與牽引動球之間固定連接有連接細繩,所述吸油空腔內底端粘設有吸油紙,所述吸油空腔內頂端安裝有電磁鐵,所述電磁鐵底端固定連接有承載臺,所述磁鐵球位于承載臺上側,通過將多個除油浮箱漂浮在污水上,借助牽引動球本身朝向油滴移動的作用,可以牽引除油浮箱在污水表面朝向油滴自由漂浮,使水面的油滴聚集并在除油浮箱周圍形成一層油漂層,方便吸油紙對油污進行充分的吸收,并在油污吸附完畢后啟動電磁鐵,促使磁鐵球沿著承載臺兩側的軌跡上移,從而拉動牽引動球靠近除油浮箱并與油流動孔孔口相接觸,可以在將除油浮箱從污水中取出時,減少油污再次隨著水滴落至污水中的可能性,提高對污水中的油滴的吸收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友軍,未經劉友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3418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分子材料表面抗凝血改性方法
- 下一篇:一種不帶PT的電能表計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