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賬戶級區塊鏈隱私數據訪問權限管控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29921.2 | 申請日: | 2020-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594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 發明(設計)人: | 丁有振;楊春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簡蘇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21/62 | 分類號: | G06F21/62;G06F21/6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 地址: | 201702 上海市青***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賬戶 區塊 隱私 數據 訪問 權限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賬戶級區塊鏈隱私數據訪問權限管控方法及系統,通過訂閱模式來配置賬戶與區塊鏈節點之間的關系,讓客戶端賬戶可以指定一個或多個區塊鏈節點作為訂閱節點,并通過賬戶的特定數據秘鑰對隱私數據加密后進行提交上鏈,其中,賬戶與賬戶之間進行隱私數據訪問時,需通過在訂閱節點設置的訂閱者白名單和在賬戶設置的訪問者白名單的訪問驗證,不管是同一區塊鏈節點下的不同賬戶、還是不同區塊鏈節點下的不同賬戶,賬戶與賬戶之間都能夠實現賬戶級別的隱私數據保護,解決了現有技術賬戶級別的隱私數據安全性問題,大大提高了區塊鏈隱私數據的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區塊鏈數據安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賬戶級區塊鏈隱私數據訪問權限管控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場景已經應用到了區塊鏈技術,在信息技術方面基于區塊鏈技術,利用其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征,實現了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功能,不僅得到了安全、可靠的保障,而且極大地方便了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交易信息是攜帶著隱私性的信息,如用戶的身份證、銀行卡、房產證等證件信息,再比如采購部門與不同供應商之間的采購價格,這些隱私性的隱私數據相比于姓名、手機號、個人愛好等非隱私數據完全不同,一旦隱私數據泄露或被不法分子利用或被行業競爭對手知曉,這對于個人或組織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所以隱私數據在區塊鏈中顯然應該被得到保護。
現有技術中,區塊鏈數據通常采用數據庫的存儲方式存儲于區塊鏈節點中,以便于區塊鏈中的任意一節點都可以查詢或使用到節點上的區塊鏈數據,進一步地,為了保證區塊鏈節點的隱私數據安全性,往往通過限制數據庫的訪問權限,以實現節點與節點之間的數據訪問限制,從而提高數據安全性,如此,實現的僅是節點級別的數據訪問權限控制,但是對于賬戶級的區塊鏈隱私數據而言,上述方案的安全性是遠遠不夠的,并且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具體而言,對于同一區塊鏈節點中的多個賬戶,這些賬戶可以無限制地訪問到同一區塊鏈節點上的任何數據,即賬戶與賬戶之間的隱私數據是完全公開的,這種情況下,賬戶與賬戶之間并無任何隱私可言,即無法實現賬戶級的隱私數據保護。另外,對于不同區塊鏈節點中的賬戶,同樣也無法實現賬戶級的隱私數據保護。
因此,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是賬戶級區塊鏈隱私數據的安全性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賬戶級區塊鏈隱私數據訪問權限管控方法及系統。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賬戶級區塊鏈隱私數據訪問權限管控方法,區塊鏈中,客戶端賬戶訂閱一個或多個區塊鏈節點作為其訂閱節點,客戶端賬戶將隱私數據經其數據秘鑰的公鑰加密后提交上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訂閱節點接收到請求賬戶的數據訪問請求,數據訪問請求至少包括請求賬戶的請求地址、被訪問賬戶的目的地址;
S2:根據目的地址,驗證被訪問賬戶是否為訂閱節點的節點賬戶或者是否位于訂閱節點的訂閱者白名單,若是則驗證通過,反之直接丟棄數據訪問請求;
S3:步驟S2的驗證通過,則根據請求地址,驗證請求賬戶是否位于被訪問賬戶的訪問者白名單,若是則驗證通過,反之拒絕訪問;
S4:步驟S3的驗證通過,則根據請求地址,將需要訪問的隱私數據經數據秘鑰的私鑰解密后發送給請求賬戶。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步驟S3中,根據請求地址,驗證請求賬戶是否位于被訪問賬戶的訪問者白名單,若是則驗證通過,反之拒絕訪問進一步包括:
若被訪問賬戶為訂閱節點的節點賬戶,則訂閱節點根據請求地址,驗證請求賬戶是否位于被訪問賬戶的訪問者白名單,若是則驗證通過,反之拒絕訪問;
若被訪問賬戶位于訂閱節點的訂閱者白名單,則訂閱節點判斷被訪問賬戶是否在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簡蘇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簡蘇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2992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