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龍血樹無性繁殖種苗培育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29773.4 | 申請日: | 2020-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6724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高建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普洱淞茂谷林下中藥材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2/10 | 分類號: | A01G2/10;A01G31/00;A01G24/20;A01G24/12;A01G24/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立成智業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10 | 代理人: | 張江涵 |
| 地址: | 665000 云南省***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龍血樹 無性繁殖 種苗 培育 方法 | ||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龍血樹無性繁殖種苗培育方法,包括:S1.選種:挑選生長茂盛的母株,取其生長兩年以上的健壯枝條,每段長10?20厘米。S2.苗床制作:在苗床可做0.8?1.2米寬的溝壑,溝壑內填入育苗基質。S3.扦插:插穗基部削成平口,上下切口用清水浸泡洗凈外溢的液汁。之后用萘乙酸浸泡插穗基部。最后將插穗基部插入育苗基質內,每株間隔5厘米。S4.養護:插好后澆一次透水,之后保持基質相對濕度為60?75%。S5.出苗:育苗兩個月以后,便可出苗移栽。采用本發明龍血樹無性繁殖種苗培育方法繁育龍血樹苗,其扦插成活率可達98%以上,且移栽后樹苗的成活率在95%以上。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材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龍血樹無性繁殖種苗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龍血樹(學名:Dracaenadraco(L.)L.)是龍舌蘭科、龍血樹屬喬木,樹干短粗,表面為淺褐色,較粗糙,能抽出很多短小粗壯的樹枝。樹液深紅色。葉藍綠色,每片葉子長60厘米,寬5厘米。龍血樹花小,顏色為白綠色,圓錐花序。漿果,橙色。龍血樹植株挺拔、素雅、樸實、雄偉,富有熱帶風情,大型植株可布置于庭院、大堂、客廳,小型植株和水養植株適于裝飾書房、臥室等。從其木質部提取出來的血竭可藥用。
龍血樹葉入藥以后,味甘而性涼,潤肺止咳,清熱涼血是它的主要功效,平時它多用于人類高發的慢性肝炎以及支氣管炎,還有肺結核咳血,等多種常見病的治療,功效十分明顯另外龍血樹葉的清熱功效十分明顯,它能清熱解毒,對人類常見的慢性扁桃體炎以及咽喉炎和咽喉腫痛,以及口舌生瘡等癥也有明顯治療作用。
現有的龍血樹基本都采用扦插繁育的方式進行擴繁,但是鮮有扦插繁育成活率一般在90%左右,還有提升的空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龍血樹無性繁殖種苗培育方法,包括:
S1.選種:于當年的在5至6月,挑選生長茂盛的母株,取其生長兩年以上的健壯枝條,每段長10-20厘米,有葉無葉均可。
S2.苗床制作:在苗床可做0.8-1.2米寬的溝壑,溝壑內填入育苗基質。
S3.扦插:插穗基部削成平口,上部橫切后保留葉片,上下切口用清水浸泡洗凈外溢的液汁,置于陰涼通風處晾至表面無水。之后用500-1000ppm的萘乙酸浸泡插穗基部2-3厘米處5秒即可。最后將插穗基部插入育苗基質內,每株間隔5厘米。
S4.養護:插好后澆一次透水,之后保持基質相對濕度為60-75%。
S5.出苗:育苗兩個月以后,便可出苗移栽。
進一步的,以質量份數計,步驟S2所述育苗基質包括:腐殖土100份,河沙180-200份,葵花桿3-5份、滇黃精桿10-12份。
進一步的,所述育苗基質的制備方法為:
(1)首先將新鮮滇黃精桿破碎至60-80目。然后加入新鮮滇黃精桿質量0.5-0.8%的食鹽、新鮮滇黃精桿質量2-4%的白砂糖、新鮮滇黃精桿質量2倍的水并充分攪拌。最后放入密閉容器中,空余密閉容器容量20-30%的空氣,置于35-40℃的環境中放置10天,得到發酵物。
(2)將發酵物與腐殖土、葵花桿、河沙混合均勻得到所述育苗基質。
進一步的,所述河沙包括:20-25%.wt的第一河沙,50-55%.wt的第二河沙,余量的第三河沙。所述第一河沙、第二河沙、第三河沙的粒徑不同。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河沙為150-170目、第二河沙為80-120目、第三河沙為30-40目。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采用本發明龍血樹無性繁殖種苗培育方法繁育龍血樹苗,其扦插成活率可達98%以上,且移栽后樹苗的成活率在95%以上。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普洱淞茂谷林下中藥材開發有限公司,未經普洱淞茂谷林下中藥材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2977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