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線的數字染色的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28904.7 | 申請日: | 2020-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0821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19 |
| 發明(設計)人: | M·利奧;B·C·凱西;W·A·布加 | 申請(專利權)人: | 施樂公司 |
| 主分類號: | B41J2/21 | 分類號: | B41J2/21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曹凌;王麗輝 |
| 地址: | 美國康***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數字 染色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線印刷系統,該線印刷系統包括含有線的源卷軸。該系統還包括各種印刷頭,各種印刷頭中的每個印刷頭流體連接到油墨槽。印刷頭被定位成在線沿傳輸路徑從源卷軸行進時將油墨引導和施加到線的區段。該系統還包括具有連接到加熱元件的一個或多個印刷輥的定影器。定影器接收染色的線并且將油墨熔合到線。該系統可包括控制器,該控制器被配置為將不同顏色的油墨施加到線的不同區段。
背景技術
印刷機長期以來已用于多種應用,其中最典型的應用是將油墨或調色劑施加到二維基底諸如紙張上。印刷技術(特別是噴墨印刷技術)的最新進展使得在三維表面上進行印刷成為可能,包括在圓柱形物體上進行印刷。然而,當物體為織物時,直接印刷在物體上可導致不期望的效果。當物體拉伸并且各個纖維移動時,可能出現其中油墨不接觸各個纖維的區域。此外,當直接印刷在織物上時可能難以獲得多色效果,因為顏色邊界可隨著織物拉伸而移動。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已經開發出使得能夠將油墨印刷到單獨的線股上的機構。然而,此類機器通常限于產生單個顏色的線,并且在許多情況下,它們需要專門設計的印刷頭和/或昂貴的固化系統(諸如使用紫外光的系統)。
因此,需要用于解決上述問題的用于在線上印刷的改進的方法和系統。本文檔描述了解決這些和/或另外的問題的方法和系統。
發明內容
在各種實施方案中,線印刷系統包括用于保持線的源卷軸,以及一組印刷頭,該一組印刷頭中的每個印刷頭流體連接到用于保持油墨的油墨槽。印刷頭被定位成在線沿傳輸路徑從源卷軸行進時將油墨引導和施加到線的區段。該系統還包括定影器,該定影器包括連接到加熱元件的至少第一輥。定影器被定位成在印刷頭將油墨施加到線之后接收線,使得熱量將油墨熔合到線。定影器還可包括第二輥,該第二輥被定位成在接觸點處接觸第一輥。定影器被定位成使線通過接觸點。該系統還可包括驅動馬達,該驅動馬達被構造成致使第一輥、第二輥或兩者旋轉。
在各種實施方案中,線印刷系統包括控制器、印刷引擎和包含編程指令的存儲器,該編程指令被配置為使得控制器實現線印刷過程。在該過程中,系統將接收包括第一區段長度和第一顏色的圖案,并且當線沿傳輸路徑行進經過印刷頭時,命令印刷引擎致使印刷頭將第一顏色的油墨施加到線的第一區段。線的第一區段將具有對應于第一區段長度的長度。當第一區段長度已超過印刷頭時,系統將停止印刷頭將第一顏色的油墨施加到線。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控制器也可使用圖案來識別第二區段長度和第二顏色。當線沿傳輸路徑行進經過印刷頭時,控制器還可命令印刷引擎致使印刷頭將第二顏色的油墨施加到線的第二區段。線的第二區段將與線的第一區段相鄰,并且具有對應于第二區段長度的長度。當第二區段長度已超過印刷頭時,系統將停止印刷頭將第二顏色的油墨施加到線。
任選地,該系統可包括引導結構,該引導結構被定位和構造成以各種角度中的任一角度從卷軸接收線。引導結構可將線從卷軸引導至傳輸路徑。該系統還可以包括吸收卷軸,該吸收卷軸被定位并構造成接收來自定影器的線并圍繞線軸纏繞線。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定影器可包括附接到第一印刷輥的第一框架元件、附接到第二印刷輥的第二框架元件、以及連接到第一框架元件和第二框架元件以將框架元件和輥朝向彼此拉動的彈簧。因此,定影器可以(或以其他方式)被構造成沿著傳輸路徑將線提拉經過印刷頭。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系統可使用紫外(UV)油墨。如果是這樣,則系統可包括UV光源,該UV光源定位在印刷頭和定影器之間并且可操作為在線進入定影器之前將UV光導向線。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屏蔽件可定位在定影器的至少一部分上方。定影器將可操作為在操作期間將由油墨排出的氣體保持在定影器的區域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施樂公司,未經施樂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2890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