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微生物組合物、微生物菌劑及凈化黑臭水體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28814.8 | 申請日: | 2020-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214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4 |
| 發明(設計)人: | 莊毅璇;譚自航;梅立永;李彬輝;駱靈喜;李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深港產學研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C02F3/34;C02F3/30;C12R1/01;C12R1/07;C12R1/225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潘艷麗 |
| 地址: | 518051 廣東省深圳市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生物 組合 凈化 水體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微生物組合物、微生物菌劑及凈化黑臭水體的方法。該微生物組合物包括編號為QN?1、QN?2、QN?3、QN?6、QN?11及QN?22的六種微生物,六種微生物由東莞市企石鎮湖濱南路的河中的黑臭底泥經底泥無機鹽培養基選擇性培養得到。上述微生物組合物能夠實現底泥?上覆水環境同步硝化反硝化,快速降低N含量,消除水體臭味,凈化黑臭水體。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微生物組合物、微生物菌劑及凈化黑臭水體的方法。
背景技術
黑臭水體因其極差的感官體驗已成為直接影響城市形象、生產生活的水環境問題。黑臭水體中污染物的種類及來源呈復雜化趨勢,各類外源污水進入河道后與河底泥沙發生長期的物理及化學反應。被污染的河道的底泥污染物中,氨氮和硫化物占主要成分,且水深影響大氣復氧,從而使得底泥逐漸轉化成厭氧狀態,而厭氧環境中的有機物質被分解時容易產生H2S、NH3和硫醇等惡臭氣體以及包括FeS和MnS在內的硫化物懸浮顆粒等黑色物質,從而導致“黑臭”。
目前,黑臭水體的治理主要可分為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三類。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對河道曝氣和底泥疏浚;化學方法主要包括使用混凝劑、沉淀劑等化學試劑對黑臭水體中的有機污染物進行強化絮凝、化學氧化和化學沉淀;生物方法主要是在黑臭水體中培養植物或微生物而使黑臭水體中的有機污染物轉移、轉化和降解,從而改善黑臭水體的水質。相比物理和化學方法,生物方法不易破壞生態環境,然而,傳統的生物方法治理效果不是很好。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提高黑臭水體治理效果的微生物組合物。
一種微生物組合物,所述微生物組合物包括編號為QN-1、QN-2、QN-3、QN-6、QN-11及QN-22的六種微生物,六種所述微生物由東莞市企石鎮湖濱南路的河中的黑臭底泥經底泥無機鹽培養基選擇性培養得到。
上述微生物組合物中的六種微生物是從受污染河道的底泥中篩出,能夠實現底泥-上覆水環境同步硝化反硝化,快速降低N含量,消除水體氨味,并且底泥中的有機N被上述六種微生物厭氧硝化-反硝化生成N2,大大降低底泥向上覆水體釋放N的風險,可顯著降低底泥厚度,使得底泥上層呈沙化態。此外,上述六種微生物與水體中的其他微生物共生繁殖,利用環境的自凈作用,提高上覆水的能見度,消除臭味。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每1L的所述底泥無機鹽培養基包括:0.8g~1gKNO3、0.3g~0.5g(NH4)2SO4、0.6g~1gKH2PO4、9g~12gNa2HPO4·12H2O、0.06g~0.1gFeCl3·6H2O、0.2g~0.4gCaCl2·7H2O、0g~4gMgSO4·7H2O、6.7g檸檬酸鈉、3g玻璃珠和1mL微量元素液,其中,每1L的所述微量元素液包括:HCl與水的體積比為1:4的鹽酸溶液10mL、0.19gCoCl2·6H2O、0.07gZnCl2、0.006gH3BO3、0.036gNa2MoO4·2H2O、0.024gNiCl2·6H2O和0.002gCuCl2·2H2O;所述底泥無機鹽培養基的pH為6.8~7.2。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由東莞市企石鎮湖濱南路的河中的黑臭底泥經底泥無機鹽培養基選擇性培養得到六種所述微生物的步驟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深港產學研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深港產學研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2881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工程機械用板材運輸車
- 下一篇:一種低VOC冷噴鋅涂料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