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醫用自動化碎骨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28740.8 | 申請日: | 2020-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9406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7 |
| 發明(設計)人: | 牛寧奎;李勇愛;施建黨;何靜;李飛秀;王穎祺;楊宗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牛寧奎 |
| 主分類號: | A61F2/46 | 分類號: | A61F2/46;A61B17/16 |
| 代理公司: | 寧夏合天律師事務所 64103 | 代理人: | 郭立寧 |
| 地址: | 750004 寧夏回族自治區*** | 國省代碼: | 寧夏;6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醫用 自動化 骨器 | ||
一種醫用自動化碎骨器,包括主殼體、核心碎骨主件、入骨管、盛碎骨碗、彈簧式推骨裝置、電機、電機殼體、支架、電源導線,電機安裝在電機殼體底部,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主殼體的下端設有防止碎骨感染的帶孔隔離板,核心碎骨主件的連接軸通過隔離板孔與電機軸螺紋連接在一起,主殼體與電機殼體螺紋連接為一體,主殼體頂部設有方便放置盛碎骨碗及核心碎骨主件的可開合、關閉的頂蓋,入骨管內安裝有彈簧式推骨裝置,核心碎骨主件圓柱體周邊上設有多個便于迅速碎骨的棱形刀片。本發明利用電機和彈簧式推骨裝置彈簧回復力在碎骨過程中持續推進自體骨高速碎骨,能保證碎骨呈米粒大小、均勻一致,實現了碎骨過程自動化,耗時短、效率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醫用自動化碎骨器。
背景技術
自體骨移植是骨科尤其是脊柱外科重要的手術技術之一,在脊柱植骨融合手術中,將自體髂骨、棘突、椎板及關節突等自體骨破碎為均勻一致、米粒大小的碎骨粒是保證植骨融合率的重要步驟。但是,國內目前手術中主要是用咬骨鉗將骨塊咬成合適大小的碎骨粒,咬骨鉗的動力矩短,操作費力;這一方法耗時長,效率低;碎骨粒大小不均,影響植骨愈合率;且在碎骨過程中很容易產生一些細小的碎料雜質,散落在地面造成難以收集,甚至可造成碎骨粒邊緣銳利引起繼發性損傷,從而影響手術效果。
目前,已有術者通過改進傳統方法或者研發新的器械以改善碎骨質量和效率,但均存在不足。依靠加壓破碎骨塊的器械易引起碎骨顆粒表面尖楞、尖刺多,碎骨顆粒未經打磨、切削以及篩選,粒徑不一致,并且夾雜碎屑。目前較多相關器械發明均為手動碎骨,速度較慢且操作較為復雜;少數器械雖是電力驅動,但是這些器械需要滅菌部件較多,往往需要單獨滅菌,同時由于需將滅菌后的容納器放入未滅菌的碎骨器中,增加了碎骨粒污染的風險,而且一旦發生污染導致融合失敗,將會對患者造成嚴重的損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解決傳統碎骨方式碎骨不均勻的問題,并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效率和植骨融合率、提高手術治療效果的自動化醫用碎骨器。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醫用自動化碎骨器,包括主殼體、核心碎骨主件、入骨管、盛碎骨碗、彈簧式推骨裝置、電機、電機殼體、支架、電源導線,電機安裝在電機殼體底部,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主殼體的下端設有降低碎骨受污染風險的帶孔的隔離板,盛碎骨碗放置于隔離板上,核心碎骨主件的連接軸通過隔離板孔與電機軸螺紋連接在一起,主殼體與電機殼體螺紋連接為一體,主殼體頂部設有方便放置盛碎骨碗及核心碎骨主件的可開合、關閉的頂蓋,入骨管內安裝有彈簧式推骨裝置,所述的核心碎骨主件圓柱體周邊上設有多個便于迅速碎骨的棱形刀片。
所述的彈簧式推骨裝置包括帶螺紋蓋、強力彈簧和推進鋼片,強力彈簧一端與帶螺紋蓋相連接,另一端與推進鋼片相連接,帶螺紋蓋與入骨管的螺紋管口螺紋連接。
優選的,在入骨管與主殼體的連接處設有可以阻擋彈簧式推骨裝置的阻隔圈。
優選的,核心碎骨主件上棱形刀片沿圓柱體周邊自上而下呈螺旋下降式排列。
所述的盛碎骨碗其碗體上設置有固定鉤,碗體底部設有可穿過連接軸的中心孔,固定鉤通過主殼體頂蓋上的小孔穿出,并固定在頂蓋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牛寧奎,未經牛寧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2874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