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航空發動機導管錐面著色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27428.7 | 申請日: | 2020-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3781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李強;陳海筠;任相杰;陳立;牟青;杜爽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發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5/00 | 分類號: | G01B5/00;G01B5/02;G01B5/2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華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國(四川)自***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航空發動機 導管 錐面 著色 檢測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航空發動機導管錐面著色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包括工作量規、設置在工作量規前端的檢測錐面、設置在工作量規后端的夾持部、設置在工作量規上并位于檢測錐面與夾持部之間的檢測螺紋以及與工作量規配合的檢驗量規,檢測錐面的錐度與被測零件的錐度相同,本發明操作方便、可靠性好,有效地解決了管端密封錐面的著色檢查問題。保證了管端密封錐面的著色檢查效果及合格率,對導管組件的密封性能提供強有力的驗證,具有較大的使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瀚空發動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航空發動機導管錐面著色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發動機導管遍布于發動機全身,輸送各類流體,有發動機“血管”之稱。因此,管端的密封性能極其重要。管端密封錐面成型后,須對錐面進行著色檢查,驗證錐面成型質量。傳統錐面著色規結構為74°外錐頭結構,在外錐面均勻涂抹著色劑,由人工握住零件及著色規,憑手感對錐面進行著色檢查。該方法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同時,錐面成型后,存在微量回彈,在人工相對較小的握緊力的作用下,管端錐面角度與著色規錐度不能完全貼合,導致管端錐面著色檢查合格率偏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了一種航空發動機導管錐面著色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航空發動機導管錐面著色檢測裝置,包括工作量規、設置在工作量規前端的檢測錐面、設置在工作量規后端的夾持部、設置在工作量規上并位于檢測錐面與夾持部之間的檢測螺紋以及與工作量規配合的檢驗量規,檢測錐面的錐度與被測零件的錐度相同。
作為優選,檢驗量規上設有與檢測錐面對應的檢驗錐面。
作為優選,夾持部的截面形狀為正六邊形。
一種航空發動機導管錐面著色檢測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S1:按照配方要求配置著色劑;
S2:將適量的著色劑涂覆在工作量規的檢測錐面上,并使工作量規的檢測錐面與檢驗量規的檢驗錐面互相貼合,然后比較檢測錐面的著色層色調深度與檢驗錐面的著色層色調深度,確定工作量規的檢測錐面符合要求;
S3:將被檢導管固定在夾具上并將符合要求的檢測錐面與被檢導管的錐面貼合,固定工作量規并將被檢導管的管端外套螺帽擰緊至檢測螺紋的止動位置,然后通過力矩扳手按照規定數值對管端外套螺帽施加力矩;
S4:靜置一段時間后松開連接,松開連接時保證錐面間不產生相對周向位移;
S5:檢查被檢導管錐形表面上的著色痕跡。
作為優選,步驟S1中著色劑的配方為藍鐵礦粉末用工業潤滑油釋開,并在硫化蓖麻油中將其攪拌至醇奶油狀。
作為優選,步驟S3中固定工作量規時采用工具固定工作量規的夾持部。
作為優選,步驟S4中靜置時間為1至2分鐘。
作為優選,步驟S5中被檢導管的合格判斷標準為著色痕跡應當是不間斷的環形,環形著色痕跡最小寬度區域及分布應符合相關規定。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對工作量規的結構進行優化設計,在工作量規的外側設置與管端外套螺帽對應的檢測螺紋,由此本發明對發動機導管管端的密封錐面進行著色檢查時,將工作量規進行固定,再用力矩扳手對管端外套螺帽施加一定的扭緊力矩,從而使工作量規的檢測錐面與管端的密封內錐面緊密貼合并進行著色檢查。該著色方式既能保證著色規的外錐面與管端的密封內錐面緊密貼合,又能模擬導管管端實際裝配狀態進行著色檢查,從而使著色效果更準確,符合實際狀態,并提高管端密封錐面著色檢查的合格率。本發明操作方便、可靠性好,有效地解決了管端密封錐面的著色檢查問題。保證了管端密封錐面的著色檢查效果及合格率,對導管組件的密封性能提供強有力的驗證,具有較大的使用價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發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航發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2742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