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增強檢錯能力的內存安全校驗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26205.9 | 申請日: | 2020-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5274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9 |
| 發明(設計)人: | 韓英;曾為民;李向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華翼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1/10 | 分類號: | G06F11/10 |
| 代理公司: | 濟南竹森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70 | 代理人: | 呂利敏 |
| 地址: | 250000 山東省濟南市高新區新***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增強 檢錯 能力 內存 安全 校驗 方法 | ||
一種增強檢錯能力的內存安全校驗方法,包括:1)根據信息碼長度選擇匹配的CRC2生成式,根據模2運算中的模2除法,所選擇的生成式要能整除xn+1,其中,n為碼字總位數;2)對所選擇的CRC2生成式進行并行算法設計實現;3)數據在總線中傳輸時使用隨機數進行同步掩碼;4)數據存儲時帶CRC2校驗:訪問數據時若數據寫入時產生的CRC2校驗值和數據讀出時產生的CRC2校驗值不同,則自動產生報警信號。本發明無操作延遲,不需要額外的硬件空間存儲查找表,適合對每個最小的存儲單元進行校驗,即,可以對每一個字節的改變都觸發實時校驗,達到最高的檢測精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公開一種增強檢錯能力的內存安全校驗方法,屬于內存安全校驗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存儲安全指在數據保存上確保完整、可靠和有效調用,既包括存儲設備自身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設備安全),也包括保存在存儲設備上數據的邏輯安全(應用安全)。
在抵抗攻擊者攻擊的時候,尤其是抵抗來自硬件的攻擊時,必須依賴于硬件的平臺來解決此類問題,從而使存儲系統中的數據得到機密性和完整性的保護。為了尋求最為效的保護措施必須從系統的結構入手。數據的機密性完全依賴于加密,但必須要注意的是當存儲器中的數據被加密的時候,要盡最大努力減小加密時所帶來的延遲。而完整性則必須能夠應對各種方式的篡改攻擊,必須依靠校驗技術來與之相對抗。
如上所述,主存的安全電路必須具備自我檢測功能:在讀取數據時能夠檢測出失配誤差,并及時報告給系統。差錯控制檢測的基本原理是冗余校驗技術。
現有常規的自我檢測方法是對于內存的讀寫常用奇偶校驗,因為它的校驗速度快,編碼效率高,不限制信息位長度,簡單經濟。奇偶校驗編碼通過增加一位校驗位來使編碼中1的個數為奇數(奇校驗)或者為偶數(偶校驗),從而使碼距變為2。然而,所述奇偶校驗能夠檢測奇數個錯,不能發現偶數個錯,無糾錯能力,也不能檢知連續多位的突發性誤碼,故檢錯能力有限,差錯漏檢率較高(≈1/2)。隨著信息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該校驗方法越來越難以滿足信息安全的需求。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現有技術會用到循環冗余碼校驗(Cyclical RedundancyCheck),CRC,是運用余數及除法的原理來進行錯誤偵測的。CRC的特點是:檢錯能力極強,資源占用少,易于用編碼器及檢測電路實現。最重要的是,其檢錯能力以及自身的安全性都符合安全嵌入式系統的要求。一般情況下,CRC校驗的失敗幾率僅有0.0047%的概率。從內存開銷和系統性能上來考慮,均優于其它的校驗方法,比如算術和校驗或奇偶校驗等方式。CRC國際標準編碼方式為CRC4、CRC8、CRC12、CRC16、CRC32,應用于各種數據通信網絡中。校驗位越多,檢錯糾錯能力越強,但冗余空間的需求也越大。
另外,CRC的串行數據輸入計算常用一個線性反饋移位寄存器(LFSR)來實現。串行電路優點是電路簡單,但每個時鐘脈沖只完成1個bit的計算,大大影響數據傳輸速率,不適合高速并行的內存數據讀寫。CRC實際應用中大多都采用并行計算方式實現。目前已有的并行算法常用于國標的CRC16、CRC32,并行度常為8bit并行,這些典型的編碼方式皆不適合系統資源緊湊的嵌入式系統內存校驗。
除上述情形之外,本技術領域還公開了以下相關專利文獻:
中國專利文獻CN102739258A中,使用查找表計算循環冗余校驗碼,需要額外的硬件空間存儲查找表。中國專利文獻CN104598342B中,對一段內存采用旁路的CRC校驗,寫入、讀出時需要分別提取兩個校驗碼,才能進行比較是否異常,因此,該方法并不適合對每個內存存儲單元進行單獨校驗。整個數據報文的校驗碼是分批次處理的,不能在一個時鐘脈沖內提取。中國專利文獻CN109299938A中,采用帶隨機掩碼的加密算法對內存進行加密,硬件開銷較大。該方法需要多個時鐘脈沖才能完成加密,影響內存數據的訪問速度,而且該方法未涉及對總線的防護。
綜上,針對內存安全校驗依然存在以下技術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華翼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山東華翼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26205.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